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楼主: hui2019

生命的意义——作者:蒋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1: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忆往昔“蒸饭”时光
70后,80后应该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一个银色的铝制饭盒,里面铺着一层米,用水胡乱冲一下,装上适量水,放到蒸笼上,一挨中午放学,大家蜂拥着冲到蒸箱前面,拿好饭盒回到教室,就着家里带的菜,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是的,这就是我求学时吃蒸饭的场景。

突然忆起了我的蒸饭岁月,许是刚才大家在微信群里讨论60后、70后、80后的求学岁月吧。时代使然,我们求学时的那种艰辛,如果跟现在的孩子讲,他们会觉得无法理解。是的,他们无法理解刮风下雨天,披着雨衣骑着自行车顶风冒雨去上学的情景,因为他们有小车接送;他们无法理解白霜覆地,双手即使带着手套,仍然冻的无法捏紧自行车车把的那种场景,因为他们上学时汽车里面的暖气已经开得令人热的脸发烫;他们也无法理解大热天,教室里连风扇都没有,我们就那样头昏脑涨,用书本当扇子却还强撑着听课的那种情形,因为他们现在的教室已经安了空调。当然,他们更不会理解早上带的冷菜中午吃,甚至住校后带一次菜吃一周的情况。无法经历过,就不能说感同身受,更多的是听故事一样的感觉吧!

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三,我的蒸饭时光一直经历了整整7年。还在村小读书的时候,看到那些到乡小去的同乡每天早上用网兜装着饭盒,就十分羡慕。脑海里总是想着他们饭盒里带的是什么菜,能自己蒸饭,装上自己要吃的菜,中午和同学一起进餐,那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可世间的事情往往这样,没有经历过的总是很向往,而自己经历了却发现并非当初所想。心欲之而非所致也!
六年级要开学了,母亲带我去街上买了饭盒和菜盒,还有一个网兜,买了之后脑海里就闪现出拎着网兜上学去的场景,总觉得那样很潇洒,迫不及待的想开学。但第一天就给了我闷头一棒,且不说那个菜经过一上午的闷盖,早上自行车的颠簸,汤汁全无,味同嚼蜡,就是那个饭,因为不会掌握水的量,居然是僵米饭,第一顿就几乎没有吃。回家后,跟母亲说起了此事,母亲当时教我,因为是现淘米,就按装的米的一倍水好了。后来按此操作,真的没有僵米了。
蒸饭问题解决了,还有带菜的问题。九月刚开学时,天气炎热,食物容易馊,所以早上带的菜一般就是偏咸一点。咸菜炒肉丝,油蒸干菜,蒸萝卜干(丝),苋菜梗等等,有时就带一个咸鸭蛋一包榨菜,或者带两个皮蛋,酱油放在菜盒里要晃出,母亲就给我在一个装过咳嗽药的小瓶子里装上些许酱油。后来,母亲又给我新买了一个饭盒,从此在中午就能吃上热菜了。有时是蒸茄子,有时是蒸毛豆子,有时笋干菜蒸蛋,有时蒲子蒸干菜。有番薯的季节,我往往带几个削好皮的番薯去蒸着吃。因为早上很匆忙,所以第二天要带的菜前一天晚上就会准备好,还记得那次不知道从哪个书上看到,说番薯之类的削皮之后放在盐水里浸泡一下,表皮就不会变黑。我就采用了这个方法,居然把番薯浸泡了一夜,虽然表皮是洁白的,但味却变的咸滋滋了。跟小伙伴一起分享时,她们居然还说这种味道很独特。呵呵!
有时蒸饭也会闹出一点趣事,就是错认饭盒。当时学校没有统一的编号,个人的饭盒就自己各自做个记号。往往在盒盖上用红漆写一个自己能认的字,但天日长久,记号不免脱落。于是,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场景。初二的时候,我就曾把同班一个同学的饭盒冒领了。那个同学在食堂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自己的饭盒,而我在教室里却吃的津津有味,一直到最后在规定我们两个班的一个蒸笼里,还多余一个饭盒,报告老师后拿到教室,我才知道自己拿错了。老师后来看了之后,因为我平时为人老实,也知道我不是故意的,所以没有过多的斥责我。但从那时起,记号快要脱落了,就很及时的把饭盒记号做上。7年的蒸饭,用了好几个饭盒,老家现在还存有几个,母亲已经把这些因为时间久远而变黑的饭盒当做储物盒了。
年少时光,就如盛夏里短促的雷雨,毫无征兆的降临,又悄然无声的离去。在轰然作响的记忆中,岁月刻下了重重叠叠的日子,也开出了回忆深处漫山漫野的缤纷······那是我成长的一部分,永远也不会消失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2: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夜下溪去,体香醉游鱼,有玉俯身取,无缘玉成土

诗因“真”字自风流

——读《淮滨漫吟》有感



钱万平







明代陆时雍《诗境总论》曾有言:“诗贵真”;《周易》也说:“修辞立其诚’;清代刘熙载甚至说:“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对此,现代名家大家也有论述。鲁迅先生在谈到写作秘诀时说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艾青也多次要求必须“必须说真话”,要“忠于自己的真实感受”。

读李厚仁老师的《淮滨漫吟》,有个强烈的感觉,就是“真”字!





“真”表现在哪里?

“真实感受”——主观的真实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对同一景物,同一事件,同一人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诗人把这些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就是“真”。

同样是写山。刘禹锡飞身上天看,就是“白银盘中一青螺”;贾岛置身期间,就是“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苏轼也置身期间,但角度不同,又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而杜甫站在山巅,则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淮滨漫吟》卷中,李厚仁老师对一些事、一些景、一些人忠实地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他看改革,是“马解锁缰驰骏足,龙腾云海展华身”;他看郎平,是“临场挥臂春霆力,闻鼓领军霜发秋”;他看待写诗,是“声扬高格风流调,语忌荒唐媚俗辞”……

因为这些是他独特的感受,所以新颖,所以别具一格,也所以让人记忆深刻。

这才是诗作!



“真”还得表现在说真话。

世界纷纭复杂,说真话最不易,往往会被人看成是《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小孩。但诗人就是要做那个小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杜甫说的真话,更是勇气!“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不管你这些宦官气焰多么嚣张,不管皇帝多么希望粉饰太平,但白居易就是这么直捋捋地说出来了。

在《闻省劳模某轻生》中,诗人问:“当日尝遍劳碌苦,何由盛世遽西行?”“感叹都梁花售罄,半城素昧送张君”。

这些发问,令人深思;这些感叹,令人动容。

这样的诗句也就因此有力度,有分量;非那些假大空的语言可以与之为伍,非那些轻飘飘的语言所能直达人心的!



诗因“真”字自风流!诗何来的“真”?

我个人以为源于“爱”字。

爱生活,因此诗人舍得花力气去仔细体味世间的一切,故而会产生出独特的感受!

爱这个世界,故而对美好会不遗余力地渲染,对丑恶会撕心裂肺地鞭笞!

爱手中的笔,身边的人,故而诗人会“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李厚仁老师对生活的爱,在诗篇中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身退无惆怅,新开一片天。盱山揪菜绿,淮水钓鱼鲜。冬咏都梁雪,秋趋洪泽泉。拨弦哼小调,太极挽华年。”一个豁达磊落,得其天趣的老顽童形象呼之欲出,故而他的诗少烟火气,多仙气。

“明皇圈地劳民日,为祸江山恐未猜。”读了,会产生诸多联想,也定能起到警示作用。为什么会达到如此效果?一句话,源自诗人的家国情怀。读了这一句,我自然地联想到闻一多的《死水》,想到“不如多扔些 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 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 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淮滨漫吟》,煌煌大作,抒其真情,说其真话,得其真趣,故而亦是真诗!

我将置于案头,不时翻检,以期获得真知。

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15: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因为厌倦了形式主义的东西,厌倦了华丽的舞台背后的潜规则,我宁肯做一个坐在台下鼓掌的人。那些名利、地位,懒得去争,懒得去想,只愿这样与世无争而静静地笑看云卷云舒。

而这样的我,总是与世俗格格不入的,甚至有些堕落。明知道自己没有那么陶渊明那样洒脱,却又不想卷入世俗纷争的漩涡。

    这样,就注定了一场难解的孤独与寂寞。生活在这样一座孤城里,无疑是作茧自缚。可我,还守着孤城,也知道不会受到云开见月明,却不肯打开城门。

   老师诚恳地对我说:“你能做个好学生,但是很难做个社会人。你能做别人眼里的一切皆浮云的好人,但是呢,生活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当初都想走自己的想的那条路,随性,洒脱。但是,社会不允许,生活不允许,我们要顾家,规则让我们必须变俗,我们要赚钱,我们要为家里考虑,我们要为后代上得起好学校努力,要争取一切有利益的东西,没办法,但是我知道,我心里还是干净的,坐车还会让座,看见需要帮助的还会伸手,我是职员,为了生活我只能迎合领导,自己知道自己仍然纯洁就行了,没必要让别人知道,就像父亲节我只打了电话,并没漫天刷微博在空间晒孝心,我做一些别人不会做的助人的事,只是不想丢了“人之初,性本善”。为了生活,为了爸妈,我只能自私。最现实的话,生活就像强奸,挣扎没用,只能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细细读来,老师的一段话,让我受益匪浅。

    我想,这就是长大必然要面对的吧!慢慢地,喜欢做的不能做,不想做的必须做,恶心的要装作喜欢,喜欢的装作无所谓,交际里充满了交易,爱情抵不过现实的无奈,友情成为利益的源泉,亲情一眼望不到边,能力不如一纸空文,内涵比不上脸蛋……慢慢地,我们无奈地叹着气,却依然不甘心堕落。然而在现实里却找不到一丝净土,最后只能在某个独处的时刻发现自己依然初衷未改。

4

    是的,我们一味地追求自由,向往高远,想要活得无牵无挂,想要活得洒脱,却忘了人最重要的是学会担当。责任,才是人生的最重要部分!

    陶渊明的生活,似乎充满了诗情画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一朋友说:“那是堕落,你天天懒得要死不去除草,当然会‘草盛豆苗稀’了!”我想是的,他只顾自己意气用事,却没想一下自己的亲人如何果腹、如何生存下去?

    我们都是平凡人一个,终究无法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我们要生活,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因而,在灾难和不幸面前,我们只能抱着“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态度寻求一条活路,盘算着他日“东山再起”,因了责任和梦想,我们没有勇气去选择“安乐死”——死亡,毕竟需要如此大的勇气。

    慢慢地,我开始觉得陶渊明的生活态度里更多的是逃避责任、悲观厌世的消极成分,想起曾经看了一些关于他的生活的介绍,更觉得他所谓的“洒脱”,只不过是在困境中不思进取的借口而已!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浅陋的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5: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风扇
风扇最早由美国人发明于1830年,当时发明者从钟表结构中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可以固定在天花板上,用发条驱动的机械风扇,其弊端是使用起来十分不便。1872年,又有一法国人研制出一种靠发条涡轮启动,用齿轮链条装置传动的机械风扇。直到1880年,美国人舒乐将叶片直接装在电动机上,再接上电源,叶片飞速转动,世界上第一台电风扇横空出世。




电扇虽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真正传入中国也就几十年时间。我小的时候,陪我度过整个夏天的是蒲扇,纯手工,摇一下,很大的风,不摇,绝对没有。那时,配置风扇是每个家庭的梦想。后来,家里添置了一台“钻石”牌电风扇,一直使用到现在。




但电扇的好景不长,空调机出现了,其凉爽程度不是电风扇可以媲美的。自此,电风扇逐渐被冷落。空调机的出现,一时间各大品牌群雄争霸,电扇行业哀鸿遍野,似乎大势已去!




细细想来,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风水轮流转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空调虽然好,但是违反了自然规律,关好了门窗,就像住在古墓里,冷得忘记了季节。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空调病”,因为空调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尤其以老年人居多。也就是最近几年,电风扇似乎又起死回生,市场上各种电扇花样百出,功能多样。电风扇的好处,是能让空气流通,这是空调所不能比的。




我不知别人怎样想,我对电风扇是有独特情感的。天一热,我就想到了它。




我们应该相信,这世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新厌旧。暑天的降温方式数不胜数,空调更是让我们难以割舍。而我们的父母,却守着那台三十年前老旧电风扇,度过一个个火热的夏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5: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的月光
每每写作到深夜,总喜欢去夜市摊补充点营养。
我住的怡和园小区对面,有一家乡下夫妻经营的水饺店。他们的女儿,今年刚刚考上重点大学。夫妻俩便把农田租给亲戚耕种,在城里租了房,靠经营这街边小摊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一来二往同他们渐渐熟了,每次去水饺摊,那男的只要有空,便会开一瓶啤酒,同我喝上一杯,亲热地聊上几句家常话。从他的话语里,我能感受到一个乡下兄弟步履蹒跚地来到城里,通过自己的辛劳谋得宽裕后的快乐和满足。特别是谈到他们争气的女儿,两口子荡漾出开怀的笑。有一次我在他们的笑声中抬起头,突然发现两口子的夫妻相竟越来越吻合了。
每当这个城市在深夜响起一片呼噜声时,我就会想到他们是否才收拾好摊子,推着锅碗瓢盆在昏黄的街灯下,那斜斜长长的影子,一身疲惫地回到他们那蜗牛般小小的家。多少个深夜里,我有时因为编制旅游线路,都会习惯性地推开窗,伸出头去看街对面那片小小的灯火,眼睛里就会一片湿润。多好的一对夫妻啊,他们还常常从乡下给我捎回一个大得憨憨的冬瓜、一块熏得油亮的腊肉、几节沾着泥土的白藕,这些乡间的食物总会让我把故乡一次一次迁移到心里,在城里不再有一颗漂泊的心。
       今年国庆的夜晚,当城里的月光飘洒在这小吃摊上时, 小偷闯进了他们的家,夫妻俩辛辛苦苦攒下的一万一千块钱被小偷一卷而空。当他们推着小吃车在那个中秋的凌晨回到家,男人去抽屉里找牙膏时,才发现抽屉里的钱一下没了踪影。中秋后,我从外地跟旅游团归来,才听说这件事。坐在他们的小吃摊上,夫妻俩轻描淡写地说着这件事,要知道那可是他们白看夜收,熬更守夜的收入啊。那男的轻轻呷了一口酒对我说,哎,说不定他家里也是急用没办法,或许他老母亲生病需要钱呢。他说这话的时候,像是在自言自语。那女的对我说,只要女儿考上大学,天大的事睡一觉就好了,说完她咧嘴一笑。若是都市里的你我,会有这样的胸怀与淡定么?那天夜晚,我一直陪伴着他们聊到收摊,直到看着他们夫妻俩推着摊子消失在小巷的尽头。此时已是子夜,月已偏至西天,这一片月光,突然把我一直灰暗的心灵照亮。
回到家,在窗前静静地听许美静在唱《城里的月光》:“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子夜轻飘的歌声中,我眼前的月光不觉升起一片白雾。

         在一双磨炼得很世俗的眼睛里,这样的一片月光常常被我们疑惑,忽视,冷落。然而这些在城市里如蚁生活的人们,他们一直生活在快乐的月光下,即使天空中没有月光,光芒也会流淌在他们世俗的心上,把忙碌的生活照亮,把他们那不易被察觉的平淡幸福和小小梦想----满满照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6: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妈妈纳的千层的底
看着脚上大大的水泡
无比的怀念妈妈纳的千层底
儿时的记忆里
总是妈妈坐在门口阳光下
针线在她的手里飞快的转动
一双双温暖舒适的布鞋
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
温暖着一个个春夏秋冬
妈妈的青春年华
也在这转动中
悄悄的溜走
不知从何时开始
喜欢上了买来的鞋子
各种款式
各种风格
精美漂亮时尚
那一双双千层底
却再也不愿意去碰触
无奈中
妈妈满是沟壑的双手
终于可以轻松下来了
一路走来
穿过了无数双鞋子
唯独妈妈做的布鞋
记忆深刻
如今
妈妈的眼睛花了
无法在看清针线的落脚
妈妈的手失去了灵活
再也捏不住小小的缝衣针
妈妈纳的千层底
只能深深的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6: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自己活成了一首诗
没敢明目张胆地袒露故事
他们要我长篇大论
我却顶多眼角湿润
默不作声

我只能当那么一首诗
句子抽啜成了行
完整也被拆作段
来不及修缮
风一张口便涣散

我最好只像一首诗
最好用些拗口的语词
晦涩的叙述方式
独自声势浩大地开始
却一笔带过了悼词

幸好你不爱读诗
望不见我平仄背后的欲言又止
难了解我点笔之前的疑迟
我只不过是一首诗
一首无人问津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6: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屋》

你在早上
碰落的第一滴露水
肯定和你的爱人有关

你在中午饮马
在一枝青桠下稍立片刻
也和她有关
  
你在暮色中
坐在屋子里不动
也是与她有关
  
你不要不承认
  
那泥沙相会 那狂风奔走
如巨蚁
那雨天雨地哭得有情有义
而爱情房屋温情地坐着
遮蔽母亲也遮蔽孩子


遮蔽你也遮蔽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3 16: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字功底真厚,短短时间能写出那么多东西,请问您是专业作家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7: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也需要倾诉,说出来了就好

长大了,我们无法说累
我们无法说累,
是不能够说。
跨过30岁的站牌,
我们彼此无奈彷徨。
再也回不到昨日,
年少的轻狂。
如今的我们,
担负着自己的生活。
寻找,彷徨,失望,希望,
一切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看着哭笑的孩子,
一种羡慕的心情油然而生。
时间给我们现实,
白发染上父母的发梢,
我们没有哭闹的权利。
放松放松,
无处可以发泄。
上有老,下有小,
我们只有坚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20: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烦恼
生活的烦恼(原创)
文/天女(淮安)

下午听到信息提示
我抬眼看看
是银行卡通知工资到账

可怜的工资只够自己吃饭
无法养活孩子
更不要谈孩子上学的学费

在经济的困境里
我只好四处苦苦的打工
攒足孩子吃饭上学的费用

可还是能力有限
在窘迫的经济里度日
落下的债务也是发愁的支票

我时常安慰自己
别担心好日子会来到
我将昨天的债务与明天的好日子放在一起祈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20: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想和你说说心里话
                  
睡前他们骂我是废物                    
什么都干不了的寄生虫                 
前几天我看到这么一个新闻
一个少年劝导几个成年人
不要在人行道上停车
反被责骂说读书读傻了吧
少年伤心地哭了
我看了以后心里也特别不是滋味
一直以来啊
总有人批评80后、90后如何思想堕落
如何离经叛道
如何的扶不起来
还有人说他们是道德毁掉的一代人
是“垮掉的一代”
我特别的不理解
自顾自跳广场舞扰民的不是他们
不让座就拳脚相加的也不是他们
碰瓷耍赖的不是他们
炒高房价的不是他们
开黑心食品加工坊的不是他们
建小工厂乱排污的更不是他们
是谁自己道德缺失
反过来教育下一代人说这就是现实呢?
是谁自己跌倒了
还要反讹把自己扶起来的年轻人
这到底是谁扶不起来?
当然
那些值得尊敬的长辈们
给八零后、九零后树立了榜样
让他们不断的成长
不忘自我反省
于是我们能看到身边大多的80、90后
都能够遵守公序良俗
他们会主动的让座
羞于插队
最坏的行为
也就是在电梯里面按亮所有的楼层
如果要给绝大多数的80、90后一个整体印象
我可以这么说
他们是刚一就业就被延迟退休
他们是干二十年都买不起房、结不起婚
却每天努力工作的一代人
他们是吃着各种黑心食品长大
却每天还在茁壮成长的一代人
他们是盯着恶劣的就业环境、自然环境
顶着高高的房价、住在北上广的出租屋里
却没有怨天尤人
每天还在追求自己的理想
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一代人
如果谁硬要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
那也是被现实压垮的
然而
即使是跪着
前方的路
他们也会一起走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2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骨科病房

        文/玲


走廊里排满了病床
床上横斜着
各种姿势的病人
有的脚上血肉横糊
有的手臂绑着吊带
有的翘着脚
悬在半空
新伤的病员
稍稍一碰
直喊疼的慌
还有病情严重
需要截肢的
极限痛苦后
生话怎么运行如常?


也有稍好点
在家人的搀扶下
扶着学步车
蹒跚的艰难的
一步一步往前挪动
……
端详他们的面庞
该是生龙活虎的年龄
若不是受了骨伤
或许正在酒桌上
热血偾张
在小摊前高声吆喝叫唱
也可能在公园
与孩子嬉戏游玩欢畅……


可是骨伤
改变了生活日常
定格了这三个月
必须卧床
他们的脸上
了无生气
无助无奈的
一天天熬着养着
等待慢慢复康……
让你看到生命不仅仅
是热烈激荡辉煌


病房里老年病人
大多因摔跤致伤
有的大腿股骨骨折
有的腰椎压缩性创伤
也有腰间盘突出
痛得受不了
只好靠手术解放
否则吃喝拉撒
都在床上
白大褂的医生,
白套装的护士,
绿套服的护工
穿梭其间
忙碌着
各司其职
目标唯一
让病员早日恢复健康

朋友们啊
生命其实真的很脆弱
你以为你可以
上天入海
纵横五湖
可是一个撞击
就让你躺在病床


朋友们请珍惜每个
平凡庸俗的日常
那可是你幸福的时光
令躺在病床上的人
无比仰慕向往……
美好人生
虽应尽情欢畅奔放
亦可稀松平常
因为那也是幸福的模样
只有拥有健康
才算掌握了幸福的权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2: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水漂
习惯了将水多的地方,称其为水乡。至于我的童年,因为出门所见的水面也不少,又是在老清江城长大,如果跟着习惯,把茁壮成长的地方,也叫做水乡,还真有点牵强和不妥。这思来想去,姑且将老清江城,称其为水城,倒颇为实在和贴切。
        话说我成长的地方,无一不跟水塘、水域、水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父母工作的单位,是在里运河边的航运大楼;下班回家得经过石码头(大街),过安涉桥,到航运中新村;而我上学的学校,又叫老坝口。这码头,这涉桥,这航运,这坝口等,可都有水的元素。
       当然,那四水穿城的过去和如今,自不必说。单单在童年的印象中,那不出远门,便能寻得一方水域,足以说明咱清江水城的名副其实。远的不说,就以淮海东路为例,当年此路和石码头大街(承德北路),那相交的十字路口,其东西南北,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均被一个个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水面、水塘、水沟所包围。如淮海东路以北的一条排水大沟,直通至如今的钵池山公园。
        得天独厚的老清江水城,当然也给我们的童年,带来过无尽的快乐。如果说下河游泳,塘边钓鱼,是快乐中排名第一的话,那第二就该是水边的游戏——打水漂了。打水漂在老清江的土语中,也叫打水撇撇。就是随便找一石块或瓦片,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或弯腰或下蹬,奋力将其贴着水面扔出。而随着用力的大小,那石块瓦片,当即便可在水面形成一连串,像花朵绽放一样的涟漪。
        当然,打水漂得有一定的讲究和技巧。说到讲究,关键是打水漂的石块要选好,最好是那半公分厚,手表表面大小的鹅卵石。那打起的水漂,不仅多而且飘。其飘得越远,那涟漪就越多,其快乐的成份也就越足。而说道技巧,那就看弯腰下蹬的姿势要好,扔出力量和水平要到位。如果随便一扔,就失去了打水漂的意义。
        曾记得那年那月,打水漂最好的去处,是立新砖瓦厂下的废黄河,以及里运河北门桥东西的南岸。因为砖瓦厂到处散落的半成品瓦片,是打水漂的最好材料。而里运河南岸,均是当年敲石子的货场,寻觅碎石中打水漂的石片,并不是一件难事。还有就是里运河畔,市木材公司附近的沙堆。因为那制造水泥构件的黄沙堆中,有着许多上好的鹅卵石,它可为打水漂,提供了绝好的材料。
        至于说到打水漂,也有过不少难忘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在老坝口北院上小学那会儿,此院当年被一片水域包围。而每次上学的路上,总会捡拾沿路的砖瓦石块,在放入口袋和书包之时,总会一路走来一路打(水漂)。一日,在上学途中,竟然遇到了打着水漂的,同班同学杨晓平。在相互交流经验后,又互不服输的比起赛来。这一比最终耽误了上学。结果,回到教室后的迟到,被班主任好一顿处罚,在黑板前整整站了一个小时。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这一晃五十多年过去。每当看到孙女在电脑上,在大屏手机中玩游戏时,就不禁想起了咱们这代人的童年,那个难忘打水漂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7: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项羽即便过江东,也成就不了万世基业》
        在医院无所事事,看到电视里播放郑少秋和江华主演的《楚汉骄雄》,此剧是我比较偏爱的一部,反复看了不下五遍。写篇观后感,以慰籍无聊。
        从刘项二人的性格分析,犹如在泔水缸里拨残羹冷炙,大家不会觉得新鲜,更会作呕。从妻子的角度而言,吕雉贤内助,虞姬不祥人……想必这些大家也不会感觉新奇。今天我们换个角度,从楚霸王分封18诸侯王开始说起。
        图,是推翻暴琴之后,18诸侯国的分布图。图中红线是后来的楚河汉界大致分界线,这样看也平淡奇奇,如果再结合图,这跟战国七雄时的群雄割据的势力范围相当。从表面看,楚国尽得关中沃野和中原大地,貌似比刘汉的蛮夷之地要得天独厚的很多。然而,刘邦的统治范围是在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至秦灭的几十年的法制基础上享受成果,这里没有王公和贵族,有的只是按功升迁,实行的是目前仍在沿用的郡县制度,地方官对刘邦是绝对的服从,令达政行。再看项羽这边,都是六国故地,六国虽然被秦灭,但贵族仍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这在陈胜吴广起义时,纷纷响应就看得出六国贵族在民间的凝聚力量。从项羽**式的分封日起,就已经默认六国旧贵族的合法性,注定今后的诸侯王时反时附,东线这边各诸侯王暗暗较劲,谁也不服谁,为了利益而内战,西楚霸王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霸主而已。再回过来看看被赶到西南蛮夷之地的这些人,都是没有根基的异性王和没落的西魏王等,这些人很容易被刘邦持续先秦的远交近攻而拿下,这里是一个完整现在机制的国家。莫说有韩信这个千年一遇的大军事家了,喊我指挥么,也能侵一国之力而分分钟拿下一个四分五裂的内战之地哇。[呲牙][呲牙][呲牙]
        但愿这独树一帜的观后感,能给亲朋好友们有所启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即便打回去,又能怎么样?难怪柬官韩生在被烹杀时,会骂项羽“沐猴而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电话:389-2345588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2, 2024-5-4 11:44 , Processed in 0.079832 second(s), Total 6, Slave 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