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1022|回复: 2

[闲谈] 贴篇迟到的文章:“梦回百年华工,魂牵他乡先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4 14: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梦回百年华工,魂牵他乡先灵”
                                                                                          --记11月11日访问法国北部的华工墓地


11月中的法国已经入冬了,伴着冬日阴霾的是冷风冷雨。11月11日清晨,几位华人街上约好的朋友北上准备和当地的几位华人朋友碰头一同去访问三处90年前留下的一战援战华工墓地。


11月11日当天是“一战停战纪念日”(Armistice de 1918)。一路北上迎来愈大的飘雨,蒙蒙雾气在高速公路上游离。两旁平原上黄绿相间的树木,绿色平整的麦地,还有一人高左右的围栏,隐隐中配合着历史回眸的想象。就是在这样的平原地带,德奥同盟军队和英法美协约国军队双方在一片延展的前线地带冲杀,在一条条壕沟间对峙。而炮火与冲锋,寒冬与疾病后留下的是一个个不能归家的战争亡魂。在这种普遍的历史叙事中,却少有人知道还有个被遗忘的角落--那些在前线修桥送炮弹,在后方挖矿、装卸、耕作的华工们。他们是一群与战争本身无关的人,他们来自遥远的中国。




我们首先来到北部加莱省(Pas-de-Calais)的Ruminghem小镇并和当地的几个朋友碰上头。车子拐进一段雨后泥泞的小道后就看到田间一片孤零零的华工公墓。半米高的石墙里围着八十几个排成十列左右的墓碑,清一色的黄灰色大理石。在这细雨飘飘绿意环绕的田间,这一角的墓地显得特别地安静,静得让人难以发现,静得似乎并不存在。


绿色的墓园中一排排平整的墓碑并排着,上面格式统一地用中文刻着华工的姓名、籍贯,还有“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挽词。另外还有军中编号和用英语刻上的逝世日期及“A noble duty bravely done”(英勇可嘉),“A good reputation for ever”(流芳百世)之类的挽词翻译。其中埋葬的大部分是山东籍华工,逝世时间主要集中在1918年和1919年。另外还有几个墓碑上可能由于没有找到姓名所以只有编号。有两块墓碑因为要维修所以临时用小牌子代替。大家列成两排面向墓碑,献上鲜花,鞠躬默哀。然后几位朋友上前各自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历史不应该被忘却,我们作为华人后代更应该牢记先辈的历史。


之后我们转而南下,雨更大了。当我们来到北部加莱省南部Saint-Etienne au Mont的公墓时,雨打成蒙蒙一片,淋湿了衣服和帽子。那个华工公墓处在一个法国社区公墓的内侧。穿过法国人带着各式各样十字架的墓碑,大家来到一片开阔平地。迎面而立的是座三米高左右的纪念碑,上面篆刻着当时留下的墓志铭。纪念碑之后是六十个左右纵向和横向各四排排开的墓碑。同样是黄灰色的,很多的墓碑上却已经爬上了绿苔。墓碑上的籍贯显示大多数埋葬这里的华工来自山东。同样地有几块墓碑上只刻有编号却没有姓名。另外在墓群的角落上还有四个英国人的墓碑,应该是当时派来管理华工的英国军方代表。


大家同样是献上鲜花,鞠躬默哀致辞。这片墓地常年被雨打风吹,发黄泛绿的墓碑好似和“直隶”这样的名称一样只存在于历史的另一头。据说当时为了借一战参战机会摆脱列强控制,国内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还有海外的留学生们都积极建议中国人以工代兵,参加一战。更有改革家们寄希望于华工们在外国的经历来学习和吸收西方先进经验,回国后促进国内的革新和发展。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国内战事不断,经济不济,人民困苦不堪,所以很多养家糊口的男人和充满憧憬的年轻人把希望放在国外。他们为了较高的工资待遇跟英法军方签订三年合同带上编号的铁手腕,两三个月的海上奔波之后来到法国从事艰苦的战备和生产。他们在英法军方代表监督下一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在前线工作的同时还要担心和躲避周围炮弹的轰炸。三年的艰苦劳作之后,如果没有劳顿或生病死去,如果没有在火线上被子弹炮弹打中,他们才可以回到国内凭着手上的那个铁手腕领取剩余的工钱。


很快已到中午,饭后我们沿着海岸继续向南,去下一站--索姆省(Sommes)的Noyelle-sur-Mer。那里有着法国最大的华工墓地。当地的市长接到我们电话时主动提出陪同我们去墓园。我们在当地的市政府楼前和市长及几位朋友碰上头,当时雨已经停了。那天的市政厅大堂在举行一战停战纪念日的相关活动。对面广场上的士兵雕塑前摆放着两束三色丝带围着的鲜花。大堂里的老年人们随着舒缓的音乐踏着欢快的舞步,时不时地还传来阵阵笑声。门口几个吸烟的女士热情地跟我们招手问好。这样的惬意氛围让人有些羡慕。也许今天的幸福欢乐生活才是对昨日痛苦悲惨记忆的最好纪念。


我们一群人开车来到墓园,入口是一个中国式的门台。上方刻着“千古”,左右侧分别刻着“我欲多植松楸生长远方为东土荫”和“是亦同庚袍泽勋劳宜媲国殇名”。进入墓园,一个块方正的绿园子被石墙围绕着。四方和中间都种上了一个松树。以中间那个松树为中心左右对称排着十几列墓碑。墓碑样式和上面的文字和之前看过的那些大抵相同。只是这里的墓碑最多,有883个。大家行礼之后,市长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墓地的背景。在当年就在这墓园的附近有一个华工住宿中心和华工医院。一战后“西班牙流感”大肆流行,许多华工因为长期劳作和营养不良等原因抵不住流感的攻击,在战后不幸死于流感。那个治疗华工的医院也不得不被烧掉,而那些死于“西班牙流感”的华工则埋葬于此。1921到1923年间英国军方修建了这个公墓,连同之前的两个公墓都是由英国战后坟墓管理委员会管理和负责修葺。


市长说在坟墓修建后直到60年代,墓园鲜有拜访者。从6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对外籍参战人士的历史研究的重视和深入,一二战期间的外籍参战人士的历史被更多地发掘,更多的民众才了解到这些被有意无意遗憾的历史角落。85年开始一战华工的历史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一战华工的历史也最终被更多的法国民众和我们华人后代所知。一般每年清明都会有华人来这些墓地访问拜祭。03年曾经有过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拜祭仪式,有5百多人参加。不过近几年来访的华人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那样多了。



墓园的入口右侧寄放着一本留言册,离开时大家纷纷在上面签名留言。最后大家集体合影留念,然后带着满满的思绪各自回家。临走时大家相约说明年还要再过来看看,而且要让更多的朋友一起来看。


这些近一个世纪以前、求生于风雨飘摇的中国和战火纷飞的欧陆的华人,他们为了生计而远赴欧洲战场最终客死他乡。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这只能如同梦里传说。同行的一个朋友说,山东人是乡土观念很强的,这些华工客死他乡,不能落叶归根,实在是一大遗憾。那个纪念碑上说“彼都人士过儿见之必敬而称曰此华工之尽瘁于欧战者也”。想当时的中国人必不能料,而今中国在崛起和强大,列强和军阀早已不再,不是“彼都人士”而是我们这些远赴欧洲发展的华人在这里拜祭这些先灵。也许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宽慰吧。他们把我们的历史回忆牵引到百年之前,牵引到近代中国走过的一个世纪。也许现在中国人和全世界华人的自信、自尊和自强正是对我们这些先辈和那些历史岁月的最好纪念。我们应该去正视和怀念过去,为了更好地珍视今天,也为了更好地为明天而努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3 收起 理由
天蓝星 + 3 支持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19: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4 22: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电话:389-2345588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2, 2024-5-25 06:58 , Processed in 0.074809 second(s), Total 11, Slave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