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楼主: hui2019

生命的意义——作者:蒋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20:56:58 | 看全部
公交.众生相
周末,街上到处是汹涌的人群。
    一般这种时候,我都会尽量选择人少的去处,西山遛狗,河边喝茶。或是干脆窝在家里,睡懒觉,吃零食,看以往自己嗤之以鼻的无聊肥皂剧。看吧,时间真的能改变一个人。

   下午有事出门,很久才等到一辆公交车,上面黑压压的都是人。硬着头皮挤上去,又随着人流慢慢往后挪。
   车到南站时,上来了两位拎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让原本拥挤不堪的车厢越加拥堵。立即引来一片埋怨声。司机大声嚷嚷着,让他们把行李靠边,不要堵住过道,影响上下车的人。还有一位大娘的声音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这么多东西就应该坐三轮,挤什么公交?
   他们不说话,有些无奈的样子。随着下车的人往后走,最后停留在我面前。
   旁边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孩子,眉头立马皱起来,一边嘟囔着:早知如此,不如提前一站下车。我下意识望向他们引起“众怒”的行李。一块花布简单裹着的棉被,看上去有些旧,略显单薄,不知道他们漂泊在外的日子,怎样用来抵御严寒。还有一些塑料油漆还是涂料桶。它们堆在我的脚边,让人感觉特别沉重。
     就在这时,其中一个男人的电话响起来,对方似乎在问着到家的确切时间,说着火车什么的话。我知道电话那头,一定有着家人殷殷的期盼。也许妻子等着钱置办年货,孩子盼着过年能穿上新衣。



    偌大的中国,有太多这样经年累月的分离。
    在我的老家雁门,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早早离家,起早贪黑在外打拼。到了寒冬腊月才回家与亲人团聚。

也许他们拎着沉重的包袱挤公交,确实有些不合适宜。试问,现在三轮收费并不低,明明一块钱公交可以到的地方,他们又如何舍得花几倍的价钱去坐呢?请大家宽容一点吧,活着都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16:27:05 | 看全部
养儿防老,个人见解
个人见解,大家勿喷:
我也是农村人,见到的听到的太多了,
要是在十多年前,几个子女轮流照看(女儿不算在内,如果特别有孝心的也可以),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子女都是在家,
现在农村都成空壳了,基本不太现实
不像有的地方,好多人一辈子没出去过,那样还好点
农村子女不管多少,能真正陪在父母身边养老的毕竟有限,特别是子女多的,为了养老人踢足球。
为了自己的家庭,拼命的工作赚钱,养家糊口
如果谁家的老人到了六.七,八十岁了,身体不行了
我不知有多少人会放弃工作去天天照顾父母
如果当老板的可能会好些
有想法,可是没办法做到
有心无力,我想这是很多的人的想法,再说家庭里肯定就有媳妇或者女婿,还有子女,
你想照顾全了,可能性不大
毕竟他们和老人有隔阂,不是说亲就亲的
想带回家养,媳妇还不乐意了,
很纠结的问题
反正再以后的父母,多数还是要靠自己的,要不就进敬老院吧
靠子女,真的要看脸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16:28:09 | 看全部
养儿真的可以防老吗?(发生在我们村子上的事情)

这次五一回家,听到了一些事情。我是29号下午到家的,回到家里的时候爸妈正在后面菜园子里翻地,种一些豆角、黄瓜、韭菜等蔬菜。以前回家从没帮老爸老妈干过活,这次回去看着爸爸在翻地,忽然觉得爸爸真的老了。于是,我就跟爸爸说,我来翻吧。老爸先是不肯,说我干不了这活。后来因我的坚持,他投降将铁锨交给我。我呢,一鼓作气翻了近三个小时。将那几分地给全部翻了一遍。中间真的是想放弃来着,加上老爸一直让我休息。我还真就想休息不翻了。后来一想,我不翻老爸还得翻,太辛苦了。终于坚持到最后。
        翻完地天都快黑了,老妈已经在包馄饨了,看见我满头大汗的回去。她狠狠的骂了一顿老爸“小孩子要翻地,你就让她翻几下玩玩好了。你还当真让她翻完啊?等会累着了,怎么办?明天该嫌腰疼了”
        我笑着跟妈妈说“没事,不累的,我就当减肥了。”
       PS:听了十八的话,截止到29号已经四天没吃饭,只吃水果,其实那天翻了那么地,我还真有点头晕目眩的感觉。
       第二天,也就是30号的下午,我、姐姐、嫂子和老妈去大棚里摘西红柿。那天晚上摘了900斤的西红柿,可惜,我们那里的西红柿卖的很便宜才1.3元一斤,老爸一直在唏嘘着“如果是前段时间的价格2.5元一斤,今天晚上可以卖2000多块了,现在少了一半。”
      老妈说“人有时候就得 看开点,咱们不跟前段时间比,咱跟前两年比,那时候的西红柿才卖5毛钱一斤,那年咱们的西红柿长的多好。一个都有一斤重,比今年的西红柿还要好。跟那时候比的话,咱们这都的多卖的。咱知足了。”
老爸嘿嘿的笑着说“对,人就得知足,够吃够喝就行。不必要求太高。”
      这时,姐姐说了一句话“老妈,那个XX家的奶奶呢?我2年没回家,这次回来怎么没看见她啊?”
XX的奶奶也就是我妈妈的堂姑妈,老妈听到这话的时候眼泪就落了下来,她擦了擦眼睛说“她死了”
“死了?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清明节回来的时候,她不是还好好的吗?身体还挺硬朗呢?”我吃了一惊
“刚死十多天”老妈说
“怎么死的?”我说“清明节回来的时候,我看见她坐在门口的桃树下,我还叫她来着。当时,她还说再过俩月,这桃树就结桃子了。让我回家来吃桃子呢”
“她就是吊死在那棵桃树上的”老妈说“她死前的几天来家里找我,说她不舒服要打电话给医生来挂水,可是她的四儿媳妇没同意。我当时就打电话让医生过来给她看病,连挂了5天水,身体是好多了。她有六个儿子,三个儿子住在县城里。三个儿子就在我们村上。还有一个女儿也住在咱们村子上。她今年82岁了,说好了六个儿子家,一家轮流养一个月。可是,真的到领养的时候,要不就是有的儿子不想领养,要不就是领回去了,儿媳妇天天骂,给脸色看。还有两个城里的儿子就说给她点钱就好了。你们说说,她都82岁了啊,你给她再多的钱,她能照顾的好自己吗?都说养儿防老,当年她养了6个儿子,村子上谁不说她的命好?几个儿子又都有出息,家家日子过的都不错。村子上的人都说她老了就等着享清福。结果呢?6个儿子居然没有人愿意养活她。生生的把她逼死,一根腰带挂在桃树上,早上等人发现的时候尸体早就僵硬了。那天我起的早,出去卖西红柿,远远的看着她门前的桃树上挂着什么东西,走近一看才知道她自己吊死在那树上。”
       说到这里老妈擦了擦眼泪,又接着说“现在的人都是怎么了?一天到晚只想赚钱,把自己的良心都给赚没了。我是没读过书,她那些个儿子哪个都读过书,喝过墨水,可是,读过书的人,人心还不如咱们这些个没读过书的人呢?那些书究竟都读到哪里去了?一天天净想着钱,钱,钱能买命吗?自己的亲妈呀,都82岁了,你就是好好的养着她,她又能过几年呢?这家也说给她个200块钱,那家也说给她个200块钱。既然这样的话,那当初生这些个孩子做什么?有什么用?养儿防老,就防得这个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16:51:45 | 看全部
人生感叹!
人生短短几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瞬间即逝的萤火,无从察觉便已消逝无踪,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里也有“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然草木笠年可以逢春再生,人却无力回天,走过的、错过的,都已成为了自己的历史——无痕的历史!

    人的一生,好似一个孩童迷失在一处蜂拥而又嘈杂的集市,置身于人海之中,看不见四周的境况,也无相伴的路人,垫起脚尖也找不到前方的出口,甚至连脚下的路都还来不及看清楚,便被人群拥着向前走,身不由己,等到终于挤出人群的时候,却发现天色已晚,自己也已不再是孩童,却耄耋的可怕!

    不是吗?越是年少,就越是懵懂无知,甚至无助,被一只看不见的“世俗”之手推搡着,跌撞着前行。入学、工作、结婚、生子……被“世俗”追赶着做决定,没有时间仔细寻找、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因为“世俗”呵斥着赶快随人流进城,否则恐被城门关在了外面!等到气喘吁吁地挤进了“围城”,这才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天空,再想出城,却又发现自己的背囊里已经装满了沉重的负荷,难以弃舍、不能弃舍!已经无法越过高耸的潘篱了!泄气之余,那就学城里的人们一样,闭着眼睛执行设计好的程序吧——麻木,也许可以忘记梦想、忘记追求,佯装快乐!就这样,麻木了许多年,虽然满身伤痕,却仍在黑暗中坚守着,期待着一丝亮光的出现……

    人生俗世概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17:08:15 | 看全部
旧城改造锣鼓响,美化亮化赶时尚;
                                历史文化毁坏尽,老妪扮成潮女相;
                                不伦不类恶心人,大拆大建肥官商。
                                政客一心忙政绩,生态资源全押上;
                                民生实事无心问,面子文章是内行;
                                青春力量今何在?养尊处优享阳光;
                                未入此圈怎么办?为求生存奔命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20:45:11 | 看全部
一把手
去年,由喝茶的朋友介绍,结识了一位茶馆小老板,姓李,大康人,年龄50岁,小个子,很精悍,只有一只手。听朋友说,李老板是2002年在大康铁合金厂因工伤事故电击失去了整个右手臂,是独臂人,回家务农,在田里也是行家里手,地震后在中坝小桥附近开了一个小茶馆,茶馆临昌明河边,河边有几颗树,长得高大耸立,茶客戏称茶馆为·林中屋,天然氧吧。      
       李老板很随和,茶客都亲热叫他一把手。一把手倒茶、掺水、扫地、摆桌椅,干净利落,十分麻利,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天然乐观派,我知道那是他多年生活磨炼而成的。一把手为人处事低调、淡定,很有客人缘,茶客三教九流,各行各业都有,生意还不错,与一把手摆聊,知道他是走南闯北的人,见多识广。
     近几天,陡然降温,茶客叫冷,一把手马上在河边搭棚挡风避寒,看他搭棚熟练如常人,真是佩服。一把手上街够物,骑自行车,也稳稳当当。劳累一天后,晚上自己炒个小菜,喝二两白酒,舒坦极了,日子过的平淡而充实。
     看到一把手忙碌的身影,不禁感慨,他身残志坚,自谋生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是自强不息的生活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20:52:20 | 看全部
芙蓉溪
生活在这一带的人,很少有人知道这条河还有这样一个名字。它那么普通,宽不过十来米,弯弯曲曲,两岸没有规整的河岸,树木杂草自然旁生,水流冲刷土壁或凹或凸。冬季旱作物季节还能蓄一河清洌洌的水流,上面悠闲地游几只鸭。春夏栽秧季节,水被抽取一空,露着深灰的淤泥和晒得发白的鹅卵石,只间或在个别河段一两个深坑里见一谭水和河道中心一小股可怜的水流保存着之所以叫做河的名声。
      没人记住河的大名,却给它取了许多小名,这些小名将河分成了一段一段。为了蓄水灌溉,河道间隔一两里地便用石块砌堤拦截,并根据两边居住人家姓氏占多数的命名,于是有了陈家堰、王家堰、李家堰……河流经过蒋家坝处,有一片在丘陵地区还算得上大的平坝,人家居住较为密集,此处正正经经地建着一座桥,这也许是芙蓉溪上唯一能算作桥的。桥下中间一个石墩支撑,形成两个半圆的拱形桥洞,桥面地震后铺上了水泥,就像长满皱纹的老女人脸上抹上的厚厚的脂粉,也算是很平整,两沿高40厘米左右的边便是桥栏,行人车俩来来往往,成了这一带交通咽喉。
       洪水泛滥时,河道狭窄,汹涌而来的洪水一路而下,将靠近河的庄稼树木冲刷一次,让它们一顺儿倒,洪水退后,挂满稻草枯枝。坐落低的人家也要接受洪水的洗礼,等平息后重要的事情就是清洗墙壁地面,搬往高处的打算要等到下次洪水再来光顾时才会又萌发,毕竟要挪个地儿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
       河干河满,年年岁岁,芙蓉溪养育着两岸人家。没有人寻过它的源头,也没人追问过它流向了何处,就像两岸的住户,搬来迁走,无人问津,不过偶尔撩起近邻短暂的饭后谈资罢了。就如蒋家坝,如今蒋姓人家只剩一户而已。
        无论怎样,芙蓉溪都是维系这一带人生存的源泉。各家各户打的地下水井都尽量靠着河,井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尤其是酷暑喝一大口井水,特别解渴过瘾,远胜过那些被包装的大名鼎鼎的矿泉水。
       为了蓄水浇田,在两旁梯田上还错落挖着些塘堰。每年四五月间,用抽水机从芙蓉溪里抽上水来,屯在塘堰里,等油菜、小麦收割结束,便可开通放水,顺着沟壑引到各家田里准备栽秧。塘堰被临近的人家承包管理,养鱼养虾,也方便附近人家洗衣洗菜。近几年肥水养鱼的恶风刮到这里,平时清洌洌的塘堰倒满了肥料粪便,塘堰边曾今络绎不绝的洗衣石板再无人光顾。
      芙蓉溪边、各个河道拦截堰口多了些光滑的石板,那是人们搓洗衣物显出的痕迹。接近年关,家家都要将被褥、家什好好洗洗。平时不怎么往来的勤劳主妇们聚在溪边,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拉着家常。一年的收获得意便在那简单的话语中向别人传递着;一年的痛苦不快也被洗衣粉肥皂清涮得干干净净。
       春暖花开之时,是芙蓉溪最美好的日子。溪水清粼粼的,倒映着两岸的绿树红花,梯田上一垄垄小麦、油菜灿烂无比,墨绿金黄交相辉映,蜂儿蝶儿穿梭忙碌。人倒是闲下来了,溪边随处可见悠闲垂钓的身影,也有城里一些退闲下来的老者在此处寻求一片安逸舒适,他们借步而来的单车被丢弃在道边田埂上,自己却沉浸在引鱼上钩的乐趣中。鸟雀啊,蝉啊,生怕冷落了这春光,卖命地高唱着,戏水的鸭子扑扇着翅膀,偶尔引吭应和几声。
       最苦要数每年五六月份,溪水被抽干了,雨季又没到来。这是芙蓉溪最尴尬难熬的日子,也是溪边人家最不想面对的岁月。情节严重的年份,还引发过村与村之间为争夺芙蓉溪用水权的战争。不知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规矩,每个村落在上游截堰取水浇灌稻田,流经村子的那一段却是属于下游人家。当溪流够分配的时候大家相安无事,可一旦遇到大旱之年,溪水严重不足,个别人家就会就进抽取溪水浇田,下游的便不干。于是两村男女老幼扛着农具,在事发地两军对垒,唇枪舌战,分不出输赢的明显界限,反反复复,扯来扯去,最终还是回到老规矩上,大家气哼哼的散了。为了防止上游人家违规就地抽水,下游的便按户编排蹲点执守。虔诚盼天下雨解救于危难,当夙愿难成逼于无奈,眼看播种时令已过,只得水田改种旱地作物勉强度过一季。
       春来秋往,芙蓉溪在几乎相似的更迭中流淌着岁月。岸上人家,土砖房换青瓦房,再盖大楼房,日日富裕起来。两岸的田地由老式的季节耕种,到经济作物的尝试,再到如今被挖土机大刀阔斧的手术,规划成葡萄和猕猴桃观光果园。他们似乎不再那么依赖芙蓉溪的浇灌了。溪水终于可以一年四季都静静地、惬意地流淌在她的河床上,生生不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21:01:44 | 看全部
红尘如梦,年华易老。我和妹妹,就象清明上河图中的芸芸众生,在岁月的画卷上讲述着我们平凡的故事,留下浅浅的痕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13:20:13 | 看全部
谁割开了我的眼睛

今天已经是第十天了,十天前,有一个人割开了我左边的眼睛。

当然,是我找上门去叫她给我割开的,是我心甘情愿地让她给我割开的。

天啊!眼睛哦,把白色的一层割开,揭起来,放在一边,然后把里面的东东取出来,然后再把白色的这一层放回去,然后再用线缝起来。



痛不痛?你试一试嘛!

我自己觉得还能够忍受。

因为在割开之前,她给我打了点麻药。只是后面这五天,缝好的眼睛里有一根线头,刺得眼睛老是要流泪。整天像个泪人儿。



手术中,她见我一直不停地咽口水,肯定以为我很紧张。

我感谢她,她在给我做手术的时候,一直很轻声地和我说话,让我紧张情绪舒缓不少。

如果说一点都不紧张,那肯定是假的。

但当时绝对不是很紧张,是因为想咳嗽。但不敢咳,害怕一动,那手术刀一晃,“噗”!你这眼睛还要不要?

为了不咳嗽,只有不停地咽口水。

好在一会就过了。



出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去把眼睛割开?

是因为眼睛里长了个东西。医学的名字叫着结膜囊肿。

结膜囊肿,一般是不会自行消退的,也不是药能解决问题的,只能手术。



在眼睛痛苦的这十天里,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会长这东东呢?

在网上查了一下,主要还是因为用眼太多,用眼疲劳。

特别是发病的前一天,一连开了八个小时的车。

结果,长期疲劳驾驶,高度距焦用眼,也是结膜囊肿发病的原因之一。

治疗进行中,有人说:哇!你胆子好大,敢去做眼睛手术。 我说:其实没什么,每天眼睛都不舒服,不做不行啊!



所以,写下这个东东,劝大家一句:电脑上少用一点时间,眼睛实在受不了一定要休息一下。特别是长时间开车,如果觉得眼睛干涩得很,赶紧停下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闭上眼睛歇一歇。不然……





治疗中,偶然发现一个对长期用电脑的人的眼睛,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设置,介绍给大家,我个人认为,有一点效果。

在WINDOWS开始待机页面状态下,右键 → 点属性 → 点外观 → 点颜色 → 点其它 → 设置:色调为134、饱和度为240 、亮度72、红0、绿100、蓝152 



愿你们明亮的眼睛永远那么明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16:31:26 | 看全部
平淡是真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江油一老戏迷八十寿辰聚会。

  当衣着有些寒酸的老先生满怀深情的用椒盐普通话朗诵他自撰的打油诗,向来宾及亲友致谢时,我无意间的一回头,瞥见了老寿星年近八旬的老伴正用那不再明媚的双眸,柔情似水、含情脉脉的注视着满头苍发的老伴;好像是心有灵犀,老先生那浑浊的双眸刹那间清亮如水,向白发苍苍的老妻投过来温柔的一瞥。

    那一刻,我忽然不能自己,好像有只无形的纤纤柔荑在心底轻轻抚奏着柔曼的、令人颤栗的幸福之弦;这圣洁的心弦,如一股潜流似的婉转回旋……。于是,我被感动了,几滴百味杂陈的清泪竟夺眶而出。

   坐在返家的公交车上,我的心仍灌满了那令人心醉的弦音。这一对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清贫、质朴的普通夫妻在耄耋之年流露出的柔情蜜意令我感慨良多……。


   俺情窦初开时也曾向往过清风明月、小轩幽窗、执子之手、款诉衷肠、吟诗答赋、推枰论艺、闻香品茗、兴狂飞觞;悲春花之易谢、爱夏荷之清芳、赞秋实之丰硕、喜冬雪之轻扬……。满脑子尽是风花雪月、柔情蜜意、卿卿我我、白马红裳……。至今忆及时常窃笑那时的年少、无知、轻狂。

   及至长成,所历、所阅、所闻者,能白头偕老、恩爱如初的多为安贫若素、淡泊名利、豁达开朗、相容相让的“柴米”夫妻。试想如“夫荣妻贵”者:时下荣者为宦或为贾,日间勾心斗角、称金估银,夜来欢场酒肆、灯红酒绿,竟忘却伴孤灯、数更筹、冷拥裘衾、泪沾金铛的“贵妇”。带醉而归后因“日夜操劳”常倒头即入黑甜梦乡,哪顾得妻子的幽怨、温存。难怪有知有感的贵妇常叹:“悔叫夫婿觅封侯”了。

   而平常夫妻因少了“名枷、利锁”,多了同观:日落月升,草茂花繁,泉冽山幽,风寒雨稠的四季交替循环之感悟。惜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惜三生有幸同甘共苦;喜嘘寒问暖荆妻关怀,喜扛重作粗拙夫怜爱。

   白发伉俪今以百姓为多,常见皓首翁媪粗衣布履、相扶相挽,或散步于公园,或购物于小市,那份恬淡、平实,真真令人羡煞!故有智者感叹:“夫妻间相守的勇气远比相爱厚重得多”。

   人生如白驹过隙不过一瞬,夫妻间的爱情会因漫长的相知而逐渐变成亲情,但相知的过程是要同经、同受、同感、同悟才能同享的。

    少一点虚荣假誉,多几分淡泊宁静,过实实在在的日子,才不负上苍赐予的今生今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16:41:54 | 看全部
 八十年代的思想启蒙没能与政治改革取得最终的一致,是酿成悲剧的重要原因。启蒙被迫中断,迎来的九十年代则是一个空前的去政治化时代。经济改革的快马加鞭、如火如荼终于在九十年代末实现了中国人期待已久的小康理想。理所当然,新世纪被认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又要迎来四个现代化的全面实现。主旋律文学有理由歌颂这一太平盛世,并让人们坚信未来是美好的,而痛苦是暂时的。
  以茅盾文学奖为代表的主流文学奖频频向作家们抛出锈球,文化部和各级作家协会也在竭力促成这一美事。然而主旋律文学并没有迎来五六十年代那样的欣欣向荣,甚至也没有出现一部让人难忘的作品,它像一个压力沉重的男人举而不坚。意外的是主旋律文学却被改成剧本在电视荧屏上大放异彩,这说明在中国文学已经出现多样化的苗头,而电视依然是政治化的。大众文化的发展并没有人们想像中的那么美妙。
  在毛泽东看来一切文学都是宣传,这也成了主旋律文学的金科玉律。共和国前三十年是政治奴役文学的时代,主旋律文学是这一进期唯一合法的文学形式。否则就会被送进监狱。这个过程文学还担负着为新政权的合法性正名的任务,所以决不能儿戏,它必须像法律条文一样无懈可击。当一切生活都被政治化和非生活化以后,文学还有资格成为文学吗?这个时代的结束也就意味着一切将要重新开始。
  所以,八十年代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是对那些被禁固的头脑进行清洗,它的难度并不亚于五四。国人大脑的开窍并不始于五四,八十年代的启蒙是在一片废墟上开始的,伴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政治浪潮,与政治改革保持着惊人的一致。这是与五四启蒙的最大不同。这一时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无不迎合了政治改革的步伐。至少在八十年代初期主旋律文学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
  当思想启蒙对民主和自由的呼声越来越高时,政治改革的步伐不得不缓慢下来。政治与文学的短暂蜜月宣告结束。时间已来到八十年代中期。作家们显然对形势的估计发生了根本的偏误。他们欣喜若狂以认为终于脱离政治而自由了,作家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们很快嗅到了世界文学的幽香。先锋文学就这样诞生了,或许更为合适的命名应该是实验文学:全面复制西方文学的伪世界主义。如果说几年前与政治的蜜月是作家们重获新生以后的不堪回首,那么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彻底与政治划清界线了。所以茅盾文学奖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他们对一个外国化学家的名字兴趣渐浓——诺贝尔。为此,他们纷纷选择浪迹海外,以便与那个名字更近一些。
  实际上文学的分化在八十年代已经完成。以港台小说、音乐和影视剧领路大众文学那个时候还被视为垃圾,不入主流文学家的法眼,而作家与政治的离婚也使主旋律文学倍感清冷。这二者根本无法与实验文学的伪世界主义潮流分庭抗礼。八十年代结束得太快,或者说九十年代来得太早。不管怎样,文学在八十年代就已经走入误区:它越来越淡化思想启蒙并远离政治现实,却在形式主义的实验上面无所不用其及。莫言、王朔、格非、马原、余华……,我们总是可以从九十年代的作家中找到他们的徒子徒孙。这批更年轻的幸运儿可以对实验文学的成果坐享其成。所以九十年代的小说越来越好看了,而且只剩下好看了。
  九十年代的政治家们看出了他们对文学监管不力的严重后果,所以主旋律文学重出江湖了。既然文学以整体的形式退出了政治中心,主旋律文学实际上也就失去了对手。所以,无率其怎样吹奏这支乐曲,没有人会对它认真了。在一个去政治化的时代,政治化的文学更像是政治家们拙劣的表演,就如同那些被编成的电视剧一样,无论怎样煸情,我们只会会心地一笑:其实您不穿马甲我也认得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16:45:42 | 看全部
文学的第一性是真实,而这个问题与政治密切相关。所以一切远离政治现实的文学都不可靠,尽管它可能挂着世界主义名牌商标。而“世界主义文学”只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人类的语言和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可沟通性。这并不意思味着世界文学存在这样的一个潮流,更不意思味着世界文学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学的好坏自有其判断的标准,这个标准一定不是世界主义,更不是某个世界文学奖。
  世界主义从来就不是一个文学命题。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的国家进入世界主义的叙事是被动的,近代以来线性的历史观和进化论一直浸泡着人们的头脑,并与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结合产生了一种沉重的自卑情绪和心理负担。先进——落后、东方——西方的二元对立叙事渗透进文学家的心灵,西方作为世界文学的典范也就成为中国作家学习和赶超的对象,就如同我们当年的大跃进运动和现在的现代化建设。所以八十年代的实验文学就是一次文学意义上的大跃进运动。
  九十年代以来的作家们依然没有破除这场文学运动的迷津,而且中国作家协会及各级分会又把中国的文学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地区级,而余华和贾平凹这些曾经被某些外国文学奖看中的作家就伊然世界级的大腕了。文学安身立命的是真实的生命体验。孔子编诗经,汉人写赋,唐人写诗,宋人写词,元人写曲,明清人写小说的时候心里不会有个世界文学来依样画葫芦。
  现在看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有问题,但是“不是民族的就一定不是文学的”,这话就没有问题了。如果经济发展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但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未必跟经济的发展相一致。我们这个时代刚好说明了这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3 14:46:15 | 看全部
在同一片土地之上。周而复始的重生,周而复始的喜悦,周而复始的吟哦。它们是一个美丽的词语,一段美好的散文,一首优雅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3 15:28:55 | 看全部
忠魂无复守辽东,谋国依然倚内宫。 收捋金银归国库,煤山莫怨闯王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3 15:34:43 | 看全部
小云


小云出嫁的那晚,满天繁星
半夜里,接亲的拖拉机
“咕咚,咕咚”,一路吆喝


新郎的胸前别着一束红彤彤的碎花
和小云的碎花相望着,各自安好
明亮的灯光下,只有母亲的眼睛湿湿的
一扇门,跨出与跨入之间
主人与客人的身份,从此
被区别开来,所有的红双喜都是见证





思念

屋檐下的燕子窝,有鸟鸣的声音
时断时续,像是为一种感觉做代言

大树下,麻雀扑棱着翅膀
在村口转着圈,飞来飞去

我的身影,像一片落花
婉转着在半空中徘徊

思念是懵懂的语言
需要安放,才会抽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电话:389-2345588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2, 2024-4-23 16:05 , Processed in 0.063214 second(s), Total 9, Slave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