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注册 登录
华人街网 返回首页

天√道的个人空间 https://www.huarenjie.com/?4270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鄭李錦芬:安利十年直銷路

已有 235 次阅读2012-7-9 15:20 |个人分类:经济

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她另有兩個頭銜:美國安利公司高級副總裁、安利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這是2005年4月,安利正式著陸中國大陸十週年的日子;而4月末,直銷法規即將出臺。(百度郑李锦芬人物百科)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選擇比黑色喜悅、比大紅內斂的粉色出場,如果有意傳遞恰如其分、不慌不忙、賞心悅目等等資訊,都能一一到達。

2004年,安利(中國)的銷售額達170億人民幣,約佔安利全球銷售總額的1/3。2.2億美元的投資,造就了眼前這座位於廣州開發區的14萬平方米的工廠、22條生產線、160余種產品、150多家直銷店舖,以及4500名員工和18萬銷售代表。

回首中國十年,這一家族企業現在的兩位合夥人史提夫·溫安洛先生和德·狄維士先生稱之為“煥發勃勃生機”,而鄭李錦芬在祝辭中,亦不諱言“心中充盈著喜悅和自豪”。

剪影

用履歷式的片斷勾勒一個人的輪廓之前,先作一次遙遠的閃回。那是鄭李錦芬在某次慈善晚會上無意中流露的,當時的話題是“做善事”——這些年,安利(中國)在健康、兒童、環保等公益主題下開展的活動計1100多項,投入超過1億元人民幣。“我十幾歲的時候,在香港紅十字會當義工。當時,遇到一個年輕的醫生,他態度那麼好,人又長得帥……後來,他成了我的先生。所以呢,人做好事,一定有好的回報。”據說,當時場下掌聲強烈,以回應那種略帶羞赧的真情流露。

30年前,李錦芬是香港大學歷史系的畢業生,供職香港政務處,位居行政主任。

28年前,李錦芬棄職轉入安利,只因“看到一個公司為招一個秘書竟然登了一個整版廣告”。她加入了那個當時在香港只有5個人的公司,學習的第一件事是,每天上班後為老總衝杯咖啡。

25年前,她被委任為安利(香港)總經理,公司很快發展為香港一號直銷公司。

約20年前,她被派往台灣開拓市場,很快將連續滑坡3年的台灣公司做到第一。記得很清楚,初時,老牌經銷商和業內元老們當面提問:“我們想知道,你憑什麼來管我們。”

17年前,她穿著筒裙側身坐在摩托車上,前去拜會廣州開發區的官員。當時的廣州開發區,沒通公交車,也沒有的士。那次的回答讓她印象深刻:“我們能為你提供任何服務,有什麼困難我們為你解決。”有別於那些僅僅對投資額度和招工人數的關注。

這一時期,鄭李錦芬的足跡遍佈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如果把香港比作一個小河塘,台灣就是湖泊,而到了內地才知道什麼是大海。”她向老闆力薦到中國大陸投資,在遞交給美國總部的書面報告中,她寫道:“不到中國大陸投資,就不算真正的跨國企業。”

13年前,安利進入中國內地,投資1.2億美元在廣州建廠,鄭李錦芬出任董事長。她同時也是三個男孩的母親,每晚照顧家人入睡後,繼續白天沒有做完的工作。她的睡眠時間,每天至多五六個小時。在那樣的節奏裏,她一鼓作氣拿下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10年前的4月,安利(中國)正式投產。2年後的1997年,銷售額達15億元人民幣。

1998年4月21日,中國政府頒布傳銷禁令。一夜之間,安利在內地30多個城市的分公司、上千名員工立即停止了工作,一停3個月,每月損失1000多萬元人民幣;與中國業務有關的安利亞太區有限公司的股票在紐約股市應聲縮水20%;影響旋即擴散到員工的親友和消費者之中,當年銷售額滑落至3.2億元……

“那是我永生難忘的日子!”多年之後,鄭李錦芬依舊喃喃。當晚7時,《新聞聯播》播放了禁令,身在北京辦公室的她看著、聽著,百感交集,儘管此前已有較為充分的心理準備。1997年到1998年初,傳銷如狂風席捲中國大地,“斬立決”無疑最具顯效,然而,一刀切未必是最合理的做法。總有意欲申辯者存在,譬如安利。但那一刻,鄭李錦芬無語,任種種複雜情緒一一輾過心頭。

應變

在鄭李錦芬的職業生涯裏,她會與許多“不順”不期而遇,其中包括一些來自性別的。她的性格在此彰顯力量,而且是,一种女性的力量。

受誰影響?鄭李錦芬說,母親。“我媽媽是一個非常有自信心、非常樂觀的人。我小的時候家裏挺有錢,她很快樂。我10歲的時候,爸爸的生意破產了,全家靠她一個人獨立支撐。她到處去領些衣料到家里加工賺錢,依然很快樂。所以,我從來沒有受苦的感覺。”如果把女性在生活中的樂觀、堅忍和韌性移植到職場上,那該是何種氣象?鄭李錦芬用她的整個青春,作了一個交待。

來看她是如何應對危機的。當晚,她召集安利(中國)管理層在北京召開會議,要求公司所有人員保持鎮靜,承諾公司會出面處理所有問題,不會放棄在中國的事業,並表態,相信中國政府會保護合法經營、認真投資的外資企業。會議定下的調子是:不慌、不亂、不離、不棄。

會後,淩晨2點,鄭李錦芬代表公司向美國總部作匯報。她得到公司創辦人之一理查·狄維士鎮定的兩句話,第一句是“安利美國總部可以幫助你們做什麼?”第二句是“我們會堅持下去。”心意,不謀而合。

當時,公司剛花了一大筆錢買下了廣州最高建築物中信廣場的第40、41層。誰也不知道這一停業需要多長時間,裝修,還是不裝修?鄭李錦芬和管理層決定:裝修。這是向員工和外界傳達信心的一種方式。

時值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中美兩國正在進行入世談判,順應天時,安利(中國)向中國政府進一步說明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新思路。這個新思路就是鄭李錦芬思考良久的:如何尋找合適的變通方式求得合理合法的生存空間。直銷店舖概念就此誕生。這是安利41年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妥協”,但它同時也是一種“堅持”。

1998年7月,禁令推出3個月之際,其他國際直銷公司紛紛從中國市場“收兵”,安利(中國)成為了第一家獲得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的以“店舖銷售加雇傭推銷員”模式轉型經營的公司。

此前,鄭李錦芬成功應對了“退貨風波”。1997年夏,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出現一些人,挨家挨戶收購安利產品的空瓶,然後帶上自製的安利購貨單據,到安利經銷處要求退貨。

這是美國式的退貨保障制度(即許諾消費者使用產品不滿意可以隨時退貨)移植中國初期的水土不服。很多人將產品用完後前來退貨,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上述收瓶子的而非真正的用戶。“退貨風波也給我們上了一課。開闢新市場必須考慮國情。”鄭李錦芬說。新的退貨制度實施後,安利(中國)目前公佈的退貨率是0.5%。

此後,即是關於直銷立法的曲曲折折。2004年年末,直銷法規呼之欲出之際,鄭李錦芬的姿態是冷靜、低調。輾轉4個月過去,法規出臺進入倒計時,她示人以淡粉紅,也許只是偶然。

對話

訪談在廣州工廠的一間辦公室進行。鄭李錦芬在對面的沙發上落座,掖好裙擺,松松幾句家常,空氣中那點拘謹便化了。

《新民週刊》:30年以前,您是歷史系的學生,想問一個與歷史有關的問題。您當初由公務員轉入安利,接觸到直銷這個行業,了解直銷這樣一種銷售模式之後,有沒有經歷一個從懷疑到接受的過程?您一開始就接受它嗎?

鄭李錦芬:當時我只有24歲,只是想離開政府這個工作。因為政府工作你可以對未來有著非常清楚的預測,幾眼就望得到頭。當時我是希望能夠進入商界,而學文學和歷史專業的不容易進到商界。安利聘用我的時候,我也知道對安利模式的爭議性。我那時是請教了一些政府官員,也算是我的上級吧,他們說只要不是金字塔詐騙就不怕。當時在香港,對傳銷和直銷,兩者已有比較清楚的是非黑白界限。

我後來接觸到海外的一些直銷員,比國內更為活潑,自由度也是非常大。我看到這些行銷人員是怎樣一點一點成長的,是怎樣有了自信,慢慢成功,生活得到改善,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我很喜歡(直銷)這個市場和這個行業。我擔任安利香港總經理的時候才28歲,比較幸運能跟安利公司一道成長。

《新民週刊》:您本人做過直銷嗎?

鄭李錦芬:我自己沒有直銷的經歷。

《新民週刊》:聽說,直銷模式曾經被哈佛商學院作為案例研討過。作為一種有別於傳統銷售流程的模式,它似乎很能夠圓一種美國式的、追求成功的夢想,移植到中國,您認為它有前途嗎?

鄭李錦芬:我當然說是有了!直銷模式與金字塔詐騙聯繫在一起只是歷史的一個階段,在海外許多市場都出現過這種類似于春秋戰國時代的暫時混亂,魚龍混雜。但是,你要看到,這些年消費者自我保護的意識是越來越強了,讓他們自己去判別好了。

你上過大學,受過良好的教育,可以得到一份比較體面的工作,但許多人可能並無所長,那這個社會有沒有可能給他們一點機會呢?直銷,可以提供靈活的就業機會,可以為數以萬計的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提供實現人生理想的通路。有一家專業機構曾經統計過,安利那麼多直銷人員,平均月收入有1700元。

直銷法規出臺以後,對於背負著曾經有過的傳銷包袱的企業來說,我們除了規範好直銷員這支隊伍之外,還應該承擔對社會、大眾的宣傳和教育,讓大家對這個行業有全面的認識,為直銷正名。我們希望,再過幾年就不會這樣有爭議,直銷能夠成為主流、傳統的批發零售模式的有利、有益、有建設性的一個補充,現在這一點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來。直銷會有很大的空間。
《新民週刊》:直銷之所以在中國引起爭議,也許是因為它本身,對於政府管理和商業模式來說是一種異質的東西。安利的產品與生產實體大家都看到了,但其價值觀體現的是自由企業和自由社會下的一種思維,是比較典型的美國夢,這與中國社會的傳統與現實差異比較大。問題在於,這種骨子裏的美國式價值觀與中國現實相遇的時候,喚醒的是什麼。是激發彼此最好的東西,還是喚醒人們內心深處那部分最功利的東西?

鄭李錦芬:東西方價值觀確實存在衝突和矛盾。西方重理、重法,東方更重情、重義西方重個人,東方重集體東方人勤奮努力,西方人勇於創新接受挑戰,有著強烈的目標感和個人成就感……任何企業要在中國取得成功,必須取得一種陰陽的平衡,要成為東西兩方面優秀的文化結合體。我們不需要做出簡單的、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尋找最佳的融合方式。

直銷所設計的激勵制度確實是一個帶著美國夢的東西,但要知道,在商業社會任何一種模式下,都不可能根除“欺詐”這兩個字,為什麼在看到那些不好的、騙人的傳銷案件的時候,不去看一看、報道那些普普通通的,不為人知的,因為直銷而改變了生活態度和品質的人呢?我就是想說,用平常心去看待這些事情。人性會讓我們自己作出挑選的,覺得哪些是對自己、對企業和對社會發展是最適宜的。安利也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全部從美國照搬,同樣是提供優秀產品,提供多勞多得的從業機會,但是具體行銷方式一定要和當地配套。

當然,直銷員的隊伍是要管理的,所以我們建立了安利培訓中心。我們有八級處分制度,如果直銷人員犯規,我們會處理的。

《新民週刊》:在那些糟糕的、甚至邪惡的非法傳銷案例中,我們看到許多建立在逐利之上的欺詐,譬如人們所謂的培訓中的“洗腦”。直銷也有這樣的布道環節,就好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顯示很強的凝聚力,一方面又讓我們看到某種狂熱的東西。公平地來看,中國社會從商業文化、歷史傳統以及政府的管理框架上,是否可以接受直銷的這一點?

鄭李錦芬:中國的管理部門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他們做了大量的調研,對非法傳銷詐騙方面也打擊有力。

激勵,是要追求成功,但是建立在道德規範和商業規則之下的成功。行銷人員不是公司的職員,他們沒有固定的上班時間,主要依靠自發性的努力,要訂立自我奮鬥的目標。關鍵看是如何引導,不是魔鬼式的培訓,不是歪門邪道。在安利培訓中心,我們告訴行銷人員追求成功要了解什麼,除了企業知識、產品知識、行銷技巧,也有道德規範,那些原來沒有接觸過行銷的人是有收穫的,我們也不喜歡那種喋喋不休、著了魔似的、亢奮的推銷員。

我個人認為,也不應該把傳銷詐騙和中國人的誠信度拉到一起。古代就講仁義禮智信,中國人奉信著並且身體力行。安利這十年,也是中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教育程度快速提高的十年,顯示出來的文化水準和道德水準可以說是有了很大的進步。接不接受直銷,要相信中國人不會那麼盲目,消費者也有了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社會自己會有一個平衡點。

《新民週刊》:回顧外資企業,不管是獨資、合資還是中外合作企業這20多年在中國的發展,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一點,既有順應,也有堅持。目前這種“店舖銷售加雇傭推銷員”的直銷模式,應該說是安利在適應中的頑強的堅持。1998年禁令頒布以後,很多直銷企業都撤退了,轉型了,你們留下來了。當時,您是怎樣獲得總部的支援的?

鄭李錦芬:堅持是需要的。現在中國企業到海外發展成為跨國企業的時候,也要保留自己的中國特色,關鍵是這些特色能不能被當地所接受。

安利是一家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企業,輕易不會言敗,不會放棄的。1998年跟理查·狄維士通電話的時候,創辦人就說we will persist(我們要堅持),一定要配合政府的要求找到一個發展空間。這是安利的一種winning spirit(制勝靈魂),堅持是一種文化。把真實情況向政府反映,據理力爭,美國總部非常支援我。這是一個企業的價值觀!

程式也是正當合理的。我們向政府提出建議,政府批出來的轉型方式,我們執行。

《新民週刊》:那麼,在您跟政府官員溝通的過程中,您覺得是哪些理由打動他們了,或者說,是有說服力的?

鄭李錦芬:這個應該由他們來回答比較合適。但我想,你光說產品怎麼好、納稅怎麼多,如果我是政府官員,聽了也覺得沒什麼特別的。我希望是這兩點有說服力,一是直銷在全球這麼多國家都能成功融入,證明它確實是傳統銷售渠道之外的一種有效補充,這是歷史證明了的。它能夠更快速地使商品流向終端消費者手中,方式更靈活,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規範好了,對中國的市場經濟是有好處的。還有一點,就是增加就業機會,現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安利確實在這方面有所貢獻。不是簡單的工作機會,直銷人員與安利聯在一起,改善生活,實現人生價值。

我要再申明一遍,這只是我希望能打動政府的直銷的優點。
《新民週刊》:我這裡有一些數據,安利現在在全國有150個直銷店舖,18萬的銷售人員,4500位正式員工,店舖銷售佔到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二。這是否說明,在中國,店舖銷售還是最可靠、最能被市場接受的模式?

鄭李錦芬:我這裡有最真實的數據:安利店舖銷售給非行銷人員的大概佔到總量的三分之一;銷售給行銷人員的大概是三分之二,而這部分又有約三分之二是行銷人員再銷售給消費者的,剩下的三分之一屬於行銷人員自用。也就是說,直銷員依然是安利最重要的一支銷售力量。

店舖是個多功能的中心,它兼經銷、服務站、提貨點、展示中心、培訓會議中心多種功能,同時也是對外的窗口。購貨的行銷人員都是以消費者的身份來購買的,這就是你看到的數據。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為了享受推銷員的折扣價才成為行銷人員的,他們從來不推銷的。

《新民週刊》:周圍常聽到有人說,安利產品不錯,就是貴。經濟學家告訴我們,適合做直銷的產品,附加值通常較高。我們同時也看到,安利在中國內地許多地方從事公益活動,有些地方是很偏遠、很窮困的。你們跟社會力量結合起來,去那裏幫助孩子上學、給他們治病。所以,我的問題是,安利為什麼不把利潤直接回饋給消費者,讓價格低一點兒,再低一點兒,而是“劫富濟貧”式地分給另外一些人?

鄭李錦芬:安利的產品首先是物有所值,我們有一個龐大的忠實的消費群體。

當然產品的定價很難滿足每一個人的看法,我們看的是宏觀總體上的市場能否接受。

中國市場安利產品的價格比其他地方為高,主要是中國的稅率問題。17%的增值稅和消費稅會提高產品價格。另一個原因是,美國總部供應全球其他市場,規模效益很高,而中國目前這方面還是不夠強。

對於消費者,我們對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提供優質的產品,而不是便宜的產品。沒有任何企業會把為廉價定為生產的首要原則的。安利不是用低價來競爭,是用品牌來競爭。我們回饋社會,是要幫助那些弱勢群體和弱勢社區。依法納稅也是另一種回饋社會,開業十年來,我們累計納稅近96億元人民幣。

《新民週刊》:針對安利在直銷立法這一問題上表現出來的耐心、細緻、執著和堅持,外界有一種說法,“安利是政府公關比較強的公司”。直銷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建立在多層次而非單一層次的銷售上,但主管部門在這一點上至今很明確:推銷人員只能靠自己銷售產品的數量計提報酬,靠“拉人頭”或從發展的下線的銷售業績中提成的做法都是違法的。安利對此,如何應對?

鄭李錦芬:應該是有進有退,不是進退失據。政府公關也不是我們事先設計的,而是隨著十年的風風雨雨一步步走出來的。多層/單層/金字塔,這些概念令人混淆。我們是認真的投資者,聘用了大批的員工,我們要生存下去。我們要大量地去解釋作為轉型企業,我們的方式與海外不一樣,與詐騙更不一樣,我們經歷了五次停業六次整改,最長一次是18個月停止接受行銷人員加入,最大的改動就是以個人業績計酬,就是行銷人員都是按個人業績計酬;經銷商不是自然人身份,是用其他的方式計酬。我們要不停地去與各界溝通,憑實力獲得別人的尊重和支援。

直銷立法不一定要圍繞著單層次、多層次來做文章,中國有自己的國情和特色。單層次銷售,或者說根據個人業績計酬在海外已經不是主流了,因為這對推銷員來說,是沒有足夠吸引力和發展前途的。以團隊業績計酬,是商品經濟的自然的發展規律,單層次已經被歷史發展所淘汰。

從美國安利45年的直銷歷史來看,從單到多有一個自然發展的趨勢和過程。資深和優秀的行銷人員既要幫助公司推銷產品,還要傳授經驗、管理團隊。當然多層的人數比較多,流動性又比較大,可能在這裡容易被利用而變質。作為安利這樣一家跨國公司,當然是希望與世界接軌,但直接把海外的多層引進來,作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也不是很好。要有一個中國特色的直銷法規,尊重直銷發展的客觀規律,嚴格管理行業和管理行銷人員。

政府徵求意見,我們會積極地表達。我們做了這麼多年,會把海外方式、也是我們熟悉的方式向政府介紹。去解釋去爭取是一回事,客觀環境我們也了解,應該是能夠取得一個平衡點。法規出臺以後,企業必須尊重國情、遵守法規,我們會去積極配合政府管理。

我們在中國營業多年,感覺要有一定的監管,政府漸進謹慎的態度是正確的,但行業也需要一個健康有序的發展空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企業也有。《新民週刊》:安利的夢想是什麼?

鄭李錦芬:安利(中國)希望成為最受讚賞的企業。去年有過一個大範圍的調查,企業知名度這一項,安利達到89%,對安利有良好印象的達到78%,人家對直銷這個行業的批評比較多,但對安利還是肯定的。去年我們還拿到了“最受讚賞企業”和“最具影響力企業”的獎項。在那麼多企業裏面,我們是自律性比較強的。成功來之不易,最基本的是政府當時給了我們一條出路,當然,我們自己也很努力。

告別時,忍不住追加一個沒有列入採訪提綱的問題:“事業和家庭,只能選一,選哪個?”

“回頭看看這些年走過的路,真的很難選擇。這兩樣,對我都很重要。我努力,是因為,魚和熊掌,我都要。”眼前這位女士,眼中寫滿熱愛。生活、事業以及她身後的這家企業,也許因此而不同。

來源:新民週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快速注册

CopyRights © 2007-2016 华通信息Sinocom SARL 版权所有 | 法律顾问: 林亚松 | 会计顾问: 捷顺会计事务所 | 意大利法律顾问: 郑帆律师事务所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2, 2024-5-11 16:44 , Processed in 0.029567 second(s), Total 10, Slave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