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注册 登录
华人街网 返回首页

国际非法移民主席的个人空间 https://www.huarenjie.com/?370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民国时期之青田人流向欧洲

已有 936 次阅读2011-2-5 01:30 |

民国时期之青田人流向欧洲
供稿: 陈孟林   2006-10-19 15:42:25  阅读: 1657

 

青田人流向法国

 

法国是西欧大陆华人居住最多的国家,位于亚洲西部。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二战前殖民地大于本土20倍,仅次于英国,是欧洲经济强国。

青田人到法国最早时间大约为1821年。1949年以前,在法的青田华侨高达3908人(1991年青田侨联侨情普查),是该时期县人旅居海外人数最多的国家。1917年冬,2000名青田人应招华工,战后约1000人侨居法国,由于这批人的引领和提携,县人纷至沓来,并形成青田人的特色社区。其实,此时巴黎的青田人已成为法国中国人的代表。

巴黎十二区里昂车站附近有两个狭小的社区(其实是巴黎两条街巷),一条叫“白玉洛”,另一条叫“拉奇诺”,皆是由东向西,路面狭窄的石头路。白玉洛是一条死巷,仅20多个门牌号码,拉奇诺双向畅通,且比白玉洛长。其间一条长约20米的小巷连接“白玉洛”和“拉奇诺”,形成了青田人的生活小区。小巷狭窄,终日不见阳光,而两巷东侧则是著名的查隆街,终日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初抵巴黎的青田人,只要能生硬地模仿巴黎里昂语发音“拉格底里昂”,便可找到这里。

当时,上海有专航马赛的轮船,方山岩下庄陈体志在马赛开设客栈和水手馆,代理轮船公司雇用华人,在码头为青田同乡代办入境手续,代为安排前往国的地,青田同乡受益非浅。轮船靠岸后不久,这两条小巷立即热闹起来,但这里是中转站,相聚时间不长,有的由亲友或同乡领走,有的转赴他国,其热闹气氛顿失,如此循环往复。

十二区的里昂车站不仅具有中转站的功能,又是旅法华侨商品批发的大本营。一战前,青田较有名气的批发商有叶秀甫、陈龙耀、陈龙祥、杨道琏、金玉山等,他们是早期旅法的青田人,主要批发当地的小百货、日本瓷器和罗马尼亚的珠子等。叶清元、陈绍初、麻廷申、吴瑞孝、徐德兴等是1917年赴法参战的华工,陈绍初还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勋章。二十年代初,青田林茂勋以流动经商积累之资金,在拉奇诺巷13号,开设了“茂勋号”批发商行,林洪冠在白玉洛巷21号开设饭店,张旭明在拉奇诺巷开设“旭明号”商行,叶长清在白玉洛巷4号开设“长清号”商行,吴振兴在白玉洛巷19号开设“振兴号”商行,陈松玖在白玉洛巷4号开设“松玖号”商行,陈杰勋在白玉洛巷8号开设“杰勋号”商行,徐康衡在白玉洛巷2号开设“康衡号”商行等共13家批发商行,其中除“康衡号”为温州人外,其余清一色为青田人,这里成为当时青田旅法华侨的商贸区,青田人几乎垄断了当时巴黎华侨小商品批发业务。

在青田人旅法的历史上,里昂车站成为青田人赴欧的第一站。据1893年赴法的青田老华侨陈元丰回忆,当时浙南有三人赴法皆在此落脚,后来的林南勋、杨明轩、王震南、林南甫等浙南人亦以此为终点或中转站。一战前后,这个社区声名远播,致使不满于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旅苏青田华侨往往转道于此,据旅法老华侨回忆,二十年代旅法的还有三都的高悟勋、陈方廷、陈方清,油竹的朱米兰、朱体坤,青田城镇的叶赖溪、陈楚本、刘仕中,阜山的章云岩,仁宫的夏俊清,半坑的麻木清等,因此青田乡亲习惯以“法拉西客”作为华侨的统称。至三十年代,意大利轮船开始航行于意中之间,青田人移民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才不须经此中转。

随着交通的便利,三十年代到巴黎的青田人有:油竹的金成斋、金映光、林松岩;仁宫的厉言、罗周美、林伯仙、夏成山、夏岳礼;山口的周明岩、林岩权;阜山的金如兴、周禄、邱祝勋五兄弟;青田城镇的周高原,四都的吴耀进,湖边的吴送后、叶作仁;方山的赵观波、裘卫池;半坑的麻洪光、麻文鹏;双垟的严步远;圩仁的占岳昌等等。此时青田批发商经营的货物也更为丰富,从原来经营中药材,中国南货及旧戏装行头为主,转为销售法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小百货及日常用品,如日本瓷器(当时中国瓷器质量比日本好,但价格比日本低,因此有时以中国瓷器充日本瓷器)、木镰、罗马尼亚的珠子。后因战乱货源中断,遂改卖法国商品如橡皮用裙、领带、皮包、皮夹之类的日用品。青田华侨叶秀甫事业不断拓展,冲出小巷,走向通衢,在里昂车站附近的大学路增开古董店,经营东方古董。陈龙祥和张旭明开始雇用店员,初具规模化经营的模式。特别是青田山口镇下陈的陈龙祥,他是一个令人敬仰的仁义之商,人称“大善人”,在法国华侨中广为传颂。凡在他批发行进货的侨商,若经济拮据,他一概允许赊帐,而且对无法偿还者也从不追索。他返国后,留有几本厚厚的帐册,其中写下无数欠资者的名字。1967年,陈龙祥在故乡逝世。据陈龙祥的次子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位贩卖鸭苗(水鸡儿)的永嘉菇溪客商经过山口下陈,谈起陈龙祥,他竖起大拇指说:“陈先生是个大好人,他的宽容和仁义之举在我们永嘉都有传闻”。作为以牟利为目的的商人,有如此口碑,实属难得。青田山口林茂勋经营中药材,将国内传统的中药铺经营方式移用于法国,并聘请了中医坐堂,施治用药十分规范。华侨对中医之青睐远远超过西医,而且因语言障碍看西医颇费周折,所以“茂勋号”门庭若市,生意十分红火。

这两条小巷是青田旅法商人和劳工们聚集的大本营。小商贩从这里购进各种商品,然后三五成群,带上交通图,以老带新,奔赴各地兜售,货物告罄,又回到小巷,如此循环往复。若行程较远,可告知货行代为发货,统一结算。他们栉风沐雨,终日劳累,为寻找精神慰藉,往往在法定节假日会聚于此,或会餐、或打麻将推牌九,以消除疲劳和排遣思乡之苦。有的冲破传统的婚姻观念,与法国女子结秦晋之好,如叶秀甫、金玉山、陈杰勋、陈则敬、王薛芳等皆在法国娶妻成家,过上安定的日子。

在法的青田人除经商之外,有一批务工者在不同的行业中从事艰辛的劳作。青田旅法侨胞“紫萍”曾写过一篇约400字的短文:早曾听说,巴黎西郊歌梅驿(Cor-mailles)有华工墓。逢万圣节时,总有人献上一束纯净的鲜花······。1995年初在拉特丰斯参观“中国移民在法百年回顾”图片展览,读到一个史料:二十年代有近千名华工受雇于歌梅驿Lambert水泥厂,其华工大部分来自浙江省的青田县。曾有“歌梅驿华工联谊会”组织,该会成立于19351113日,在1938年解散。曾在歌梅驿住过的老华侨张卓芳先生介绍,他大舅赖叶溪1929年到法国,在Lambert水泥厂做工多年,一次上山开矿发生塌方事故,被压在矿中险些丧命。同在该厂做工的青田同乡有700多人,其中不少死后埋葬在厂房附近山上。水泥厂老板跟中国人有深厚感情,去世之前嘱咐子孙,说中国人勤劳善良,为我们工厂建设立下汗马功劳,我们不可忘记他们,逢万圣节应该上墓地献上鲜花······。据青田鹤城镇归侨王正典口述:1927年出国,在西班牙经商三年,1930年转赴法国巴黎郊区阴堂纤维厂工作,当时在该厂做工的青田同乡有七、八十人。1929年,青田仁庄镇八源村叶吾科曾在法国轮船厂、汽车厂和砖板厂做工,据他反映各厂都有青田同乡,干的是最重、最苦、最脏的活,拿的是最低的工资。据1933年《海外月刊》第八期刊载陈里特《欧洲华侨生活》一文,1932年在巴黎古雷诺汽车制造厂和布罗尼飞机制造厂约200名华工,阿丁人造丝厂近100人,古洛梅砖厂近100人,其中浙南人占一定比例(这里提及的浙南人主要是青田人)。1932年经济危机时,法国政府取缔华侨行商,并先后逮捕400余人,许多人的营业执照和居留证被没收,导致1000多浙南行商返国,有的转往其他国家另谋生路,其中青田占少数(因一战劳工受到庇护)。

当时中国民穷国弱,无国际地位可言,华侨处于被凌辱的境地。小商贩不许在城市设摊售货,不许在繁华街市提篮叫卖,只好到偏僻乡村去兜售。他们居住条件极其恶劣,阴暗潮湿,拥挤不堪。华侨文化水平不高,不谙当地语言,不适应当地风俗习惯,常常受到嘲弄,乃至拳脚相加。据浙江华侨协进会调查,19312月至10月,浙南华商遭殴打事件达538次之多。1930年在巴黎,青田华侨张某手拎一只装有瓷器的手提包在法国第戎进入一家咖啡馆,他将商品一件件摆放在桌上展示销售,很多法国人围上来品评这些瓷器,因语言不通,只能以手势示意。销后收拾,发现少了两只花瓶,心中颇为焦急,围观者笑而不语,青田人压抑不住怒火,与众人发生争吵,被店老板赶出店堂。张某找警察评理,警察非但不同情,反而将他推搡到警察局,以破坏社会秩序处理。旅法青田人陈某,某日因生意收入不菲,约友人在酒吧喝酒,返回宿舍途中,带着几分酒兴,高声谈论当天售货之业绩,突然从高楼上泼下一盆冷水,陈某与朋友全身淋湿,陈怒不可遏,欲破口大骂,被友人制止,回到住处,怒气未消,经朋友再三解释劝解,说明深夜不准高声喧哗影响别人休息睡眠,陈某才恍然大悟。早期法国青田人往往留着辫子,身穿长袍,腰系布带,穿着青布鞋子,赴法后又买来呢帽,这种中西结合装束,当然不合法国时宜,往往引来洋人围观,甚至有些小孩跟随其后投石起哄。青田华侨任润兰在光绪年间赴法,入乡随俗,买来西装皮鞋,但辫子始终留着,常招来烦恼,因为在清朝剪去辫子的人被看成是革命党,抓起来要杀头的。直至国内新来的亲友告知清政府已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才剪去辫子。为了改善青田人住宿条件,任润兰与青田同乡陈调元等在古洛梅车站对面的空地上,利用同乡中的瓦工木匠和青壮年工人,集资营建约30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以便接待同乡,提供生活方便,在当时是不易之举。

青田劳工及小商贩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他们要求平等、追求光明和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白玉洛和拉奇诺小区建立了国民党驻法总部里昂车站支部,成员大部分为青田籍务工者及小商贩,批发商无意于此。支部设在白玉洛巷21号刘省三开设的“省三饭店”里。孙中山确立联苏、联共,改组国民党,1922年派浙江嵊县人王京岐到法国巴黎筹建国民党总支部。王氏抵法,以周恩来为首的旅欧共产党人根据中央指示,主动与王氏联络。1923310日,中共旅欧组织举行会议,研究其成员加入国民党,在法国首次实现国共合作。4月,与王京岐进一步协商。616日,周恩来等人与王氏达成协议,决定旅欧共青团80余人全部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周恩来还当选为国民党驻欧支部执行部总务科主任,王京岐归国期间,周恩来代替部长职务,负责全面工作。1924年,王氏返回巴黎,将法、比、德三个支部联合组成国民党驻法总支部,统一领导旅欧华人的国民革命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形势突变,里昂车站支部终止了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旅法青田侨胞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据鹤城镇老归侨王正典口述,当时全欧抗日联合会开展抗日募捐,旅法青田人十分踊跃。193811日至19397月,旅法华侨捐献118016法郎。青田侨胞王鹏一人捐400法郎。陈则敬看了保卫上海四行仓库抗日纪录片后,扼腕长叹,遂向中国驻法领事馆取一本100页的抗日救国捐资单据,自己率先捐献,并动员100余人,计劝募数千法郎,分3次送交领事馆。青田吴绍进等亦捐600法郎。集居在里昂车站区和哥鲁梅驿区的青田华侨,在1938年头10个月中,捐献41157法郎,占总数的35%。归侨陈召南反映捐献最积极的是青田四都人。不少青田华侨出于民族义愤,不计私利,抵制并烧毁日货。在法共产党员金映光(县城人)、林德艺(山口人)、金直夫(雅岙人)、白洪斋(油竹叶山人)、黄里(章旦项元人)于19381月返国,奔赴抗日第一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田侨胞高尚的民族气节令人感佩。

据调查所得,青田人1949年前移民法国约130年的历史,人数4000左右(不包括在法国中转的人数),因此,法国成为二十世纪前半期青田华侨最多、最具活力的国家,可以说是青田旅欧华侨的桥头堡和大本营,奠定了青田华侨在中国欧洲华侨史上的重要地位。

 

 

青田人流向葡萄牙

 

葡萄牙位于欧洲大陆最西端,西、南濒临大西洋,海岸线长800多公里。20世纪80年代前,葡国是一个向外输出移民的国家。然而,19世纪末已有青田人进入葡萄牙。据青田侨情普查,1949年前在葡青田华侨约70余人。港头周立瑶父亲在一战前后到葡萄牙,三十年代开第一间中餐馆“上海饭店”。青田港头的徐进伟、王学贵1924年到达葡萄牙,阜山陈宅的张清芳1927年到葡萄牙,麻宅的麻志兴1929年到葡萄牙,港头寺下的王名标1930年到葡萄牙,据说在他们之前已经有几位青田人在此,但无法稽查。林德福、陈国禄、朱正通、阮益欣等到葡时间不祥,然均为早期赴葡的青田人。1932年,港头的厉松标、叶山的王松魁从意大利转道葡萄牙,在葡生活整整70年。

早期到葡萄牙的青田人以流动商贩为主,走南闯北,时而摆摊设点,时而走街串巷,时而上门兜售,早出晚归,不敢稍怠,若偶染风寒,亦无意歇息,更不肯求医索药。厉松标在几十名青田人中脱颖而出,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更令人钦佩的他是一条热血汉子。二战时期,他一边和当地人民一道投入反法西斯斗争,同时又团结联合自己的同胞组织抗日救国会,四处劝募抗日资金,支援祖国抗日斗争,蒋介石曾为此亲笔题写“嘉奖状”,以资鼓励。战后,厉松标扎根当地,利用省吃俭用积攒的有限资金开办了青田人在葡国的首家企业领带厂,因经营得当,规模逐步扩大,吸纳同乡从事生产,随即成立了批发公司,在当时算得上是青田人中的实业派人物。1949年,陈元青也从台湾到葡萄牙经商,事业发展较快。

葡萄牙经济相对落后,建国前虽有数十人涉足该国,事业有成者极少,大多是匆匆来去的过客,厉松标只是个例,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的群体,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县人大批涌向欧洲,有部分去了葡国,其面貌才有改观。

1911年至1949年,青田人分布欧洲20个国家,除以上列国记述外,其他因史料缺乏不能杜撰,以待填补。在此须特别指出的是最早移居瑞士的中国人是青田山口杉树园头人,名叫陈龙波,开始销售青田石,经多年漂泊奔波,最后定居瑞士,开设一间小店,销售小商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快速注册

CopyRights © 2007-2016 华通信息Sinocom SARL 版权所有 | 法律顾问: 林亚松 | 会计顾问: 捷顺会计事务所 | 意大利法律顾问: 郑帆律师事务所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2, 2024-5-2 22:16 , Processed in 0.028757 second(s), Total 9, Slave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