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6.002px]野韭记趣
法国之春,向来是不讲理的。昨日尚是寒风刺骨,今朝便暖意融融,催得那林间的熊葱也蠢蠢欲动。此物法语唤作"L’ail des ours",直译为"熊之大蒜",倒也别致。想来是那冬眠初醒的熊先生,饥肠辘辘之际,便以此物开胃罢。
巴黎的老妪们对此物最为敏锐。她们的眼珠子里仿佛装着野韭探测器,但凡林间露出一星半点绿意,便成群结队,手持镰刀布袋,如蝗虫过境。我曾见过一位银发老妇,蹲踞林间,手法娴熟,不多时便采得满满一袋,脸上皱纹里都夹着得意之色。这倒让我想起故乡的"抢青"之俗,只是彼处抢的是新茶,此处抢的是野韭罢了。
野韭的模样与寻常韭菜大相径庭。叶片宽厚,青翠欲滴,远看似铃兰,近闻有蒜香。此物最爱藏身于橡树林底,尤喜溪畔湿地,往往一长便是一片,开花时节更是壮观。我曾于Versailles的林中偶遇一片野韭,白花点点,如繁星坠地,煞是好看。只是未及欣赏,便被一位操着浓重口音的老太太挤开,她口中念叨着"C'est à moi!",手上动作却不停,转眼间那片花海便成了她布袋中的俘虏。
采摘野韭须得眼明心细。林中有几种毒草,形貌与野韭相似,若不小心误采,轻则腹痛,重则"躺板板"——此乃巴黎华人的俏皮话,意指躺进棺材板也。我曾见一莽撞青年,不分青红皂白乱采一气,结果当晚便被送医,想来是做了毒草的腹中客。故而采韭之前,必要将那叶片揉碎闻香,若有蒜味,方为真品。
巴黎十一大的山坡上,Montmorency的城堡边,Orsay的树林里,处处可见采韭人的身影。尤以Val-d'Oise一带为甚,Montmorency、Taverny等地,野韭丛生,引得城里人趋之若鹜。有精明者甚至组织采韭团,收费带路,美其名曰"自然体验",实则与那老妪们争食。我曾尾随一队这样的采韭团,领队手持放大镜,讲解野韭习性,后面跟着一帮西装革履的城里人,模样甚是滑稽。
采回的野韭,用法颇多。包饺子是最常见的,混以肉馅,鲜美异常。亦有做成韭酱者,密封保存,可享数月。最妙的是韭炒腊肉,腊肉的咸香与野韭的辛烈相得益彰,佐以蒜末,配一杯红酒,便是地道的法式春日野趣。我曾以此宴客,一位法国友人吃得满嘴流油,连声赞叹"C'est fantastique!",临行还顺走一把野韭,说是要回家试做。
如今又到采韭时节,林间想必已经热闹非凡。巴黎的老妪们摩拳擦掌,华人们跃跃欲试,一场无声的争夺战已然打响。诸君若有兴致,不妨也去凑个热闹,只是切记:手要快,眼要尖,更要注意脚下——别踩了别人的野韭,或是,别人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