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2123|回复: 17

为“林语堂之语”而震惊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0 08: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与幽默

《金融时报》【回望30年】专栏作家丁学良 2008-12-05

【回望30年】的专栏至今为止,多数是严肃沉重的话题。今天我愿意选一个稍微轻松的角度,谈谈“自由”与“幽默”的关系。就像毛泽东常引用成语教导他手下的那些高干,“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我最早对这个话题产生兴趣,是在美国读书时。著名的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Janos Kornal)刚被哈佛大学聘为教授。他是全世界公认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权威,曾被提名诺贝尔奖,尽管没选上,他的学术影响还是很大的。著名的“软约束”、“短缺经济”概念都出自他。

那时,科尔奈开讲“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学生大部分来自中国和苏联阵营。因为有了这个机会,我就能经常听到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研究生带来的政治幽默。比如,“宣传部手册上的问答: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哪里?——它成功地克服了在其它的社会制度下不会出现的种种困难。”

我对苏联东欧的学者很钦佩,他们之间流传的政治笑话,包含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黑色幽默。稍微回顾一下,整个中东欧范围内,在19-20世纪,出现过多少伟大的作家,你就知道那绝不是偶然,一切均来自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二十世纪最有名的黑色幽默作家卡夫卡就来自这里。

相比之下,因为语言障碍,中国的政治幽默翻译成英文后,效果远比不上苏联东欧的幽默译成英文的效果。我一直在收集这方面的笑话,并请教老一辈的洋人教授。1996-1998年,我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遇到一位退休的美籍犹太人,他研究苏联东欧的政治文化,也有一个习惯,收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幽默。他常与我分享他的成果,他比我大二十多岁,政治笑话比我多得多。

有了这个经验,刺激我产生开一门《政治文化与政治幽默》课的念头,我还真的开始着手准备了。但后来发现这个课很难,难的是语言,因为幽默的东西在母语中不用解释,就能刺激人。一旦译成别种语言,效果差得太多。

这是个很难克服的障碍,我也没那么多的钱请高手翻译几个国家的资料,所以这门课到现在也还没开。但在备课过程中,我还是收集了不少资料,有很多心得。

过去两年我大部分时间在中国,所以有了与我在1984年出国前的中国一个强烈的对比。中国社会深刻的变化,也体现在政治幽默上。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其政治幽默的水平及流传的广度,是该国自由度的一个敏感指标。这很像弗洛依德所说:一个社会的自由程度,敏感地反映在它对“性”的态度上。

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我有几个主要的体会——

一个国家要有高水平的政治幽默,第一个条件就是它刚刚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经历了非常深重的、带有悲剧色彩的过程。第二个条件,是这过程至少要经历两代人才行;如果太短,人们可能还没达到反思荒谬和醒悟的阶段,它就已经过去了。

第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政治幽默得要一个微妙的自由空间——它必须是在最黑暗的阶段已经过去,人们刚刚喘过一口气,并且对黑暗时代已经产生了一些距离——因为身在黑暗之中,幽默感也被压抑。只有在刚走出那个阴影之时,幽默感才有闲暇得以发挥。同样,若无一定的自由空间,幽默也难以流传。

而吊诡的是,高水平的政治幽默也不易产生于一个太自由的国家。这是最有趣的现象:一个国家太不自由,政治幽默当然流传不出;但一个国家太自由,也无助于产生高水平的政治幽默。因为如果人们对现有的政治体制、政府、政策有充分的、宪法保护的批评自由,并有独立的法庭予以声张正义的话,人们的不满抗议等等,就会进入正规的渠道去,而用不着以幽默的方式表达。这是我的观察中最有趣的一点。

下面所举的例子,都是我以前为了备课而收集的。有些资料很久了,但仍然能够反映那个特定时代、那个国家特定的状况通过政治幽默的绝妙体现。

中国在毛时代尤其在文革期间,经历了严酷的大规模和持续的政治动荡与迫害。西方以前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从外面看到毛治下的中国的封闭状态以及对文化的破坏、对知识分子的迫害,觉得中国的文化这下完了。在毛刚去世时,只有极少数的西方学者才有机会访华。当他们一有机会跟中国的老百姓甚至一些低级官员接触时,发现中国人还是有幽默的——这一点让他们很欣慰。

以后我到美国遇到几位,他们说,当他们得到这些幽默后,发现中国传统中那些博大精深的东西,还没被完全毁掉。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于是,两个人跟我讲了两个幽默,都产生于文革结束到改革开放的初期。第一个大概以1977年为背景。那位美国人第一次去中国,中国人看到他一个白人带两个小孩,就问:这两个孩子怎么长得这么胖,这么壮,他们吃什么?那时中国经济很困难,中国人普遍营养不良,所以很好奇这两个孩子这么胖。那位白人父亲回答:“我这两个孩子什么都不吃,就喝他妈妈的milk”。英文中,奶水通常只用一个词表达:milk。而那个中国人就认真的回去查了一下,看看milk是什么,因为他也想把孩子养胖。结果大吃一惊,“哇,他太太还能产牛奶呐!”

另一位是教政治学的教授。他第一次访华是在1964年,那时中国人到哪儿都讲一套官话。文革结束不久,他又去中国,专门去了一趟山东,上次他曾来过这里。一位陪他的官员告诉他,林彪一倒台,中国就开始“批林批孔”,山东当地的农民走上讲台愤怒申讨林彪。一位农民发言:“你这个林彪,你披上马列主义的外衣!马列主义的外衣,只有伟大领袖毛主席才能披,你这个林秃子怎么能披?”

只有在较宽松的氛围下,类似的幽默才能出来,否则会有大麻烦。1970年我们那儿一位姓王的大队书记曾想幽默一下,却为此被抓了起来。那时,林彪在“九大”后被党章规定为接班人,这位王书记在对群众讲话时说,“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统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现在就用实际行动向林副主席学习。林副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喜欢吃黄豆,给女儿取名叫林豆豆。我王书记最喜欢吃大鱼大肉,所以从今天起,我就把我女儿改名为王鱼鱼,把我儿子改名为王肉肉——用实际行动向林副统帅学习。”王书记旋即被抓,被关了一年多,吃了很多苦头。

节录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a7d5260100byl7.html
[此文被新浪“曾经沧海圈子"加精、“人文院”圈子加精、“社会民主主义联盟”圈子、“思想交流圈”圈子等多个圈子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2 08: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7楼 欧江情
节录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a7d5260100byl7.html
[此文被新浪“曾经沧海圈子"加精、“人文院”圈子加精、“社会民主主义联盟”圈子、“思想交流圈”圈子等多个圈子加精]
====
当然,不可忽视政治幽默,以及网络上的许多好文章,对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但如使现时代的许多人都成了跟屁虫,那就不好玩了。

我没有其它意思,只是觉得 人 应该要有独立的思想,不要人云也云。。。[/quote]

欧江情老友,请息怒。你的习惯用法是,“我没有其他意思,只是……”
绝对没有关系,无论怎么评说,甚至有人痛骂祖宗八代,兄弟我不会动气。这就是民主。

你的意思说我常用国内主流网站的帖子,因此我是跟屁虫,没有独立思想,哈哈,无所谓,你认为这样,暂且这样吧。这样让兄弟你趁一时嘴快,高兴一下。不过,兄弟我这样做是有隐情的——无奈。华人街的言论自由问题。

无论如何,我觉得华人街在进步,它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珍贵的机会,非常好。今天我们这些关心政治的人在这里进行激烈讨论民主与国家的问题是极其有意义的。无论你赞成或是反对,若干年后,甚至几十年后将会更有意义,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在海外的人。

所以,兄弟认为,即使有人与你异议,绝对不应该让异议者闭嘴滚蛋。如果这样做,这恰恰证明你与你自己的言论背道而驰。

华人街上关于政治的“杂谈”兄弟我都有兴趣,对于正方反方,兄弟我都以朋友来看待,因为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是没有灵魂的人。
祝你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4 12: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江情老友,关于你提出的“人云也云”之观点,兄弟我请你往深层次去考虑。
“人云也云”之人其智慧智商非以你智慧智商等级来断定。
“人云也云”之人亦非木头鹦鹉,实乃被禁锢在言论大鸟笼内之无奈。
笼中鸟之梦想无可飞跃,笼中鸟之羽翼无可翱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2, 2025-8-26 22:27 , Processed in 0.115226 second(s), Total 10, Slave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