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楼主: hui2019

生命的意义——作者:蒋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7: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有一种隐藏得更高的东西,我们的一生都无法望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7: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   亲

羞怯的目光
挤过窄窄的门缝
将一个壮实的背影
看成一座山

心里正打量着
不料一声粗豪的笑语
大方地推开木门
惊起一阵急促的心跳

身旁忽然传出嫂子的笑声
于是,低低地应一声
生怕提高了嗓子
漾出刚沏进杯中的茶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7: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抗衰老的情歌

端着木盆,在河边
用月光洗手的少女
踩着潮湿的涛声
返回一种意境

白天,她曾将一些野花
插进青瓷花瓶
将阳光的清香
留在夜晚

精致的花瓶上
两只闹梅的喜鹊
振翅欲飞,却又怕
惊落她托在腮上的心事

屋边的桃树下,响起口哨
她站起身,垂着头
轻轻地拉开门
迅速将父母的目光掩在屋内

吹着口哨的小伙子
曾在上山的时候
将一句句情歌抛下山岗
溅起一串串清脆的回声

她的父亲在屋里吹着唢呐
沉浸于民乐的声浪里
老祖母哼着一些抗衰老的
情歌,修身养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7: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抗议作为一个诗歌主题,其可能性已经被耗尽了,因为它无法保留人的命运的成分和真正持久的诗意成分,它是写作中的意识形态幻觉的直接产物,它的读者不是个人而是群众。然而,为群众写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7: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的真空(原创)




每个人都有一段美好的记忆,都有属于自己的往事,不管岁月如何流逝,却不能抹灭它的印迹,也不管这记忆是用什么形式存在,也许这个记忆有长也有短,或许只是一句话、一张照片、一个熟悉的气味、甚至是几个字,或者是任何的一种可以让你大脑翻江倒海的东西,钩起你无限遐思的片断。

     还记得那是在我10多岁的时候,因为父亲的早逝,我很早就独自承受了生活的各种滋味,虽然有母亲和兄长的精心照顾,但毕竟还是个孩子,稚嫩的双肩扛起了社会过早给我的磨难,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幸亏还处在懵懂状态,对生活的压力用年轻人特有的快乐和闯劲化解了,也平安得度过了那个给我一生留下记忆的少年时期。


    黄昏的时候,坐在夕阳里,随手翻看老照片的时候会发现记忆突然跳了出来,也会在闻到熟悉味道的时候一下就回到过去,照片见证了我成长、见证了我的成熟,也见证了我如今的成绩,一段记忆封存在几张薄薄的纸张里,隐藏在一股股飘忽的气味中,它们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与辛酸,也让我了解了自己,也让我成为一个感性人。


    生活中有很多不可预测的事,我记忆的载体因为不确切的原因有一天突然部分不翼而飞了,它就象挤在满满的队伍里突然少了几个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是在那种在也见不到的情形,记忆的真空里我一片茫然,简直不相信这样的事会降临在我身上,也许旁人可以去忽略它的存在,可以去漠视一个人记忆,但我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


  记忆是岁月留给我们的珍品,是我们此生的真实纪录,也是明天的历史,好也罢,坏也罢,都是幸福与痛苦的源泉,但却都是最真实、最精彩的,愿这个世界少一点破坏,少一点记忆的真空,多一点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7: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坐于冰上,夜里等待着阳光
  四周被白与黑挤压,慢慢逼至单调的乡村
  关于爱情,今天恐怕无法歌唱
  听吧,汉水凝结的声响,正如很多梦想
  在民间一层层断裂
  
  “天下衣袋,仅有钱粮是不够的。”
  我们谈着,开始远离爱情,开始了忧伤
  冰的厚度不明,融解日期不明
  我们的心,勇敢绞成一个坚硬的结
  寒冷与体温进入现场,所有事物学会了隐藏
  
  你平静。你镇定。你轻描淡写──
  “生活的全部真相,不过是一场宗教。”
  我仍要真实地坚守阳光,无数晨曦来临
  心结也好,冰也罢,终归一次次聚集温暖
  哦,人间的历法正家喻户晓:立春不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7: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贩们的叫卖声让我刻骨铭心,它包含生活的烦恼与生存的艰辛,有无法掂量的重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7: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爱情
我回应:我什么时候有过爱情?

办公室的一个同事已经两天没说话了
问他什么都只是点头或摇头
我们都说他是失恋了
其实他都没恋爱

对于未婚的人
好像只剩爱情这个话题
除了爱情
似乎什么都提不上议程

我们当然知道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吃饱了就想吃好
穿暖了就想穿美
饿着肚子 光着身子 谁还有工夫谈情说爱

天气慢慢冷了
越来越不想动了
每天上完班 累得半死
回到家 吃完饭 立刻洗了上床
温暖 安全 舒服
实在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再吸引我下床出门了

从未象现在这样 热切盼望每个周末
可以和几个好朋友没心没肺肆无忌惮地开各种各样的玩笑
那是我这段日子最开心的事
他们让我觉得这个世界 我的世界 没有爱情 也没有什么

我们谈男人 谈女人 谈是 谈非
就是不谈爱情
到了这个年纪
说爱情这两字 都觉得难以启齿

最近发生了一些事
失去一些朋友 得到一些误解 收获一些经历
不想解释 也无需解释

难得细水长流
难得心有默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7: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网上对“废话派”诗人赵丽华和她的诗歌谈论得不可开交,总的来说,正面肯定的极少,大有墙倒众人推之势。如果说普通网友不懂诗乱说也罢了,更有甚者,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马雪评价赵丽华的诗歌是“哗众取宠”、“如同在大街上撒尿”,或许可以帮我们捋捋自己的鉴赏力。
  有几点大家肯定是信服的。一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宋词高山仰止;二是现代诗歌创作群体相对狭小;三是真正愿意读现代诗歌的人不多。
  可以说,现代诗人群体算得上是“自产自销”,爱读诗歌的人,基本上也就是写诗歌的那些人。很多诗人甚至只读自己的作品,是一种顾影自怜的妄想者。近些年,各种诗歌读物纷纷停刊和诗人普遍自费出诗集的现象正好可以佐证。
  而在我看来,把诗人部落归类于“贵族”也还是恰当的。没落与否且不论,高贵的血统总还是有的。物以稀为贵。贵族多了不叫贵族,那叫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共同富裕。
  唐诗宋词在前,有人会说现代诗人写的东西就是糟蹋“诗歌”这个名词。但现代人写格律诗词,多少有些吃力不讨好的意味吧?唐诗宋词高不可攀,今人望而却步,固然因为其臻于巅峰的文学艺术水准,而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发展,也造成了现代诗歌出现的必然。从刘半农、徐志摩,到贺敬之、艾青,再到北岛、西川、海子,现代诗歌不是走向没落,而是更趋于探索多样的形式和直面人性的剖析。
  社会中总有那么一些现象与通常的准则格格不入。你想世界和平了,偏偏有人制造恐怖袭击;你修了一面白墙,偏偏有人喜欢在上面喷上黑色的“办证”二字;什么时候流行留长发了,却总会有人剪个寸头或干脆剃个光头。真正称之为诗人的就是这么一种动物,一种人类社会的异类。他写的东西大家看不懂,也许下个世纪会火爆起来。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或可一举扬名,譬如海子。又或是永远火爆不起来,那么他也有一辈子甘于寂寞、自我欣赏的境界。徐志摩等人之所以占据了一定文学地位并影响至今,很大的原因也是由于他们充当了那个时代诗歌先驱的角色,再就是在教材中对一代又一代学生们耳濡目染的影响。我记得,在一次以大专学生为主体的才艺表演中,除了唱通俗歌曲、跳现代舞,朗诵的内容全部是《再别康桥》。
  真正的诗人是看不上艾青、汪国真、余光中之流的,他们会认为这些人不过是误入“诗途”的暴发户而已。其笔下流于表象的华丽和煽情迎合了多数世人庸俗的浅薄,是初学绘画追求的形似,或象书法临习阶段追求的工整和圆润。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经营项目,也更有权决定自己的文化价值取向。诗歌或诗人群体的孤寂、弱小,只是相对整个社会的文化群体而言,其受众总量其实还是很可观的。有不少人担忧并蔑视:现在看传统意义上的书籍的人越来越少,由此推断国人越来越没文化。但你就能否认,读电子文本不是文化?看“超女”不是文化?听mp3不是文化?时装和美容不是文化?旅游探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是文化?
  文学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蒙胧诗到莽汉诗、物主义到下半身,再到今天的废话口水诗,也算是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还隐约透露出一些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子。大而言之,由于社会的高度发展和人性解放才导致对文学异象的宽容。所谓国运昌,方才诗运盛。
  你还可以说他们压根儿就算不上文化人。我就想起国外有买装甲车代步的商人,中国有造飞机的农民,他们这些“异类”尚且能被社会所接纳。就算是“芙蓉姐姐”,也正在给你我不停地制造着被愚弄的快乐。他们作为构成社会的个体,不可以说没有存在价值。那么,诗人呢?
  诗人是精神上的贵族也只能是精神上的贵族,这个时代,诗歌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财富和现实的尊重。他们用沉默或裸身相呈来抗争世俗的讥讽,用“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的自慰来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诗人是贵族,但远远未至没落境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7: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肉体
  
  在过分地被灌输了浪漫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爱情观之后,听听<朗读者>——德国人本哈德?施林克的形而上学的爱情观,你会有幸福的体验。
  形而上学的爱情观,是从肉体的自然吸引开始的。除非你能够理解,两个洁净的、充满了渴望的肉体相互靠近时的温暖,那是一种长久的温暖,持续一生。那是孤独的终点,肉体的芬芳,充盈了流动的、无限的时空。
  肉体之爱,象两棵植物一样。
  这是一种不可被复述的爱情。除非你理解高尚的含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7: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尤瑟纳尔,在其看似中性化的叙述方式中,却不动身色地以一个作家特有的表现能力,展示了两性之间在心理深层的彼此需要和彼此排斥,这种描述,比任何一种理论都有更强的感染力。无论从何种立场去看,哪怕是从根本不爱她的埃里克的立场去看,索菲都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女子,在战争的阴云中,她充满生机的个性、她健康美丽的外表、她的热情和勇气,真象一缕阳光,带给人们生的希望,带给埃里克难以抑制的诱惑。因此,他并不爱她,却愿意和她周旋,愿意时时感受到她那蓬勃的生命力,甚至愿意享受她带给他的嫉妒和猜疑等种种令人热血沸腾的情绪。这种周旋,对一个处在战争生死边缘的男人,是一种生的明媚乐趣,而对一个堕入爱河的女子来说,则是一场灭顶之灾:所有的真诚,都倾倒入虚情假意的旋涡之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女人和男人之间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尤瑟纳尔将这样一场隐秘的战争,放在一场真正的血腥战争中,她认为,血腥的战争,才能唤起人内心全部的善和恶,才是人性彻底展览的舞台。

作为一名女性,在战争中,索菲置身于一群绝望的男性士兵中,她的命运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绝望的气息。但是,她却挣扎着,以苦涩的方式,终结了另外一场战争。在文章的结尾,女性的坚韧和男性的虚伪,在“仁慈”的一枪中各自显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8: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尝试跟亚里士多德进行对话
                           我问:芸芸众生活着是为了吃饭?
                           他答:我吃饭是为了有意义地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8: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回到比梦糟糕的现实,我怕
                           残酷的梦境惊扰卑微而高贵的亡灵
                           死穴的墓口到底有何深测的暗示?
                           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的无限如何安排?
                           八月十六日,父亲失去唯一的姐姐
                           姑母踩着七十二岁的圆圈,走了
                           我看见送葬的人群,在绕着圈子走
                           池家湾前天傍晚下了一场走暴雨
                           老人们雨后的蒲扇摇动着毕生的回忆:
                           姑母是个童养媳,九岁纺纱织布沿街卖
                           十四岁耕田扶耙,两只莲花小脚不迈步
                           田埂上皮鞭不赶牛,落在她后背,似雨点
                           十七岁披了红头纱,十八岁生了胖小子
                           四十岁数儿女,六张嘴奄奄一息要吃饭
                           民间的一生,涉过河流、水渠与稻田
                           无数庄稼在那个年代靠腐烂尸骨来收获
                           生命卑微却也活着,姑母活着为了孩子
                           这卑微的倾诉表达沉默:她在卑微中
                           高贵地倒下,瘦小身躯换来一把白骨灰
                           廉价棺木还在乡下盛行,哭灵的鼓乐手
                           簇拥超度的道士庄严地吹奏起招魂曲
                           一块朱红布搭上黑棺木,四个青色铁钉
                           分列两边猛烈铆合;八条抬棺彪形罗汉
                           哼唱古老的号子,奔向亡魂栖居的大地
                           灵与黄土作伴,连同“意义”结束--
                           那时,我结束了农民祭奠亡灵的赞歌
                           梦见海子,满载诗歌飞翔在天堂的兄弟
                           你渴望关心粮食和蔬菜,你的那所房子
                           是否遗落手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肉体是迷,而你,真的渴望不需埋葬?
                           诗歌啊,你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吧
                           哪怕面朝大海,波涛翻涌,海子睡去了
                           他无法言说,一种极致是幸福地离开
                           另一种极致是现世无彼岸的痛苦,而你
                           在天堂获得永生,大海的门紧闭了
                           我伫立在海边没有墓志铭的石碑前
                           一座无形的坟墓是我无边梦想的知己
                           一道闪电从我的指尖出发打在海面
                           紧接着海风掠过手掌,我挥一挥手
                           春暖花开的浪花唯有最后一朵是真实
                           其它所有浪花是虚幻:真实的
                           是因闪电的尽头停落在最后,虚幻的
                           则因闪电轨迹过后依旧是黑暗
                           活着的人们内心充满死亡的恐惧
                           死去的人们却永远在地下,或天上:
                           就让好人的肉体留地下,灵魂去天上吧
                           坏人的尸体和灵魂全部去地狱,活着的
                           仍留地上,死时由善恶决定何去何从

                           
                           我就要如此草率结束这一章:


                           生存或死亡正处在神秘的拉力中
                           死亡之弦,我从不拉满憎恨的力
                           生存之弦,我从来张开热爱的臂
                           所以你活着,卑微也好,高贵也罢
                           吃饭无罪,饭后是否有意义地活着
                           亚里士多德对我说:还会出现一个圆
                           进去的事物死也生,在外的事物生也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17: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在聊天室和一个人说起读书一事时,他说现在哪怕是对着一件很差的文学作品,他一样可以从中感到深刻的含义。这样的阅读其实已经摆脱了作品本身的限制,或者说作品本身只成为一种抽象的载体,阅读成为读者填充自己的思想和内涵的过程。对读者而言,这是修养达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同时,也是性情品格定型了的表现。
   
        但是,当我们对着拙劣浅薄的作品可以发现无限的含义,对着穷山恶水可以发现细致生动的美,对着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可以发现卑微渺小的善时,我们也许做到了个人的宽容和智慧,而我们的批判意识和变革的需求是否降到了最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17: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候,不甘沉沦的思考者遁入文字的世界,依靠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城堡,以抗拒现实生活的平庸,文字使他们背离自我,塑造另外一个自我,一个不属于现实生活的我,他孤独、感伤,他推开身边的爱,或者肆意地毁灭身边的爱,而一无所知。他生活在阴郁的地下室(卡夫卡)或画室(雪莱),或者他以生命的毁灭为代价体验生命的限度(福柯)。他们整天忙着虚构一个城堡,消耗自己有限的体力,以此作为生命的支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电话:389-2345588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2, 2024-4-26 02:32 , Processed in 0.086979 second(s), Total 7, Slave 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