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651|回复: 5

[散讲] 穿越大武汉百年时空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 15:28:17 | 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1910年,法租界天主堂建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意大利以保护侨民为由派士兵30人到汉。1913年,再派马可波罗马巡洋舰抵汉;1925年圣约瑟女子中学(今市十九中)自治街校区建成。而在同一年,在汉意军参与制造六一一惨案。历史是多维度的。不管困惑还是惊奇,那些精妙的建筑就在那样的时空里产生了。
a5dc64384bcef2fc320392503088873d.jpg
c94efcfc4160e5f82cc095f591636685.jpg
文艺复兴建筑:武汉市十九中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原名圣约瑟女子中学,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由意大利人柏博爱创办。

学校属于文艺复兴建筑,红瓦白墙。

走入校门,你会觉得庄严肃穆。大门不宽,台阶很高,走上台阶后,青麻石地砖引领你一步一步朝里走。现在墙上贴着校训、名人画像,过去连这些都没有。“因为在圣约瑟女校的创办人眼里,读书是严肃和圣洁的事。”

进门左首,一楼楼梯边第一间教室原为校长室。圣约瑟女校的理念是,校长室要立在最显眼处,任何师生凡有意见或想法,都可便利地推门而入,直接与校长恳谈。教室非常宽敞。在有的教室后面,还搭有台阶,方便学生即席表演或演讲。这些教育理念,从现在来看,也属超前。

学校里冬暖夏凉。在有些教室里,还保留有近百年历史的百叶窗。既能透气,又保护隐私。记者看到,这些百叶窗可中分,每半扇窗上各自有细木条做调频,每根木条上各缀数十个小钩抓牢窗棂,一只小钩比幼儿的小指还小。移动木条至少可以让窗缝有四档不同的开合宽度。老师们说:因年代久远,部分百叶窗已换新,但开合度最多只有三档,不知那时的人怎么可以把一件日常用品做得那么精巧。

当时人认为,音乐是朝上走的。所以,当年的老师们把音乐教室放在了三楼。学校最精华的地方都在三楼。原来的物理实验室现在是图书馆。走进去,人不由凝神贯注。线条明晰的木柱支撑着教室,好像支撑着人的精神朝上走。过去的生物实验室现在改成音乐室,屋顶突起、沉降、回环,峰谷一般变幻,弧形的彩色玻璃横亘其中,宛若彩虹。整个教室就像一连串跳动不绝的音符。兼顾感性和理性,永远把人照顾好,这就是文艺复兴的精髓吗?

十九中的操场留在很多影像资料里。女生们在这里跳舞、开运动会。影像资料里没有的画面是,操场上其他地方种着苹果、梨子、枇杷等水果,这里还曾是一片果园。


6cea899f7f3601f3aed7cdb8baf1242a.jpg

ce227c6187274004dc2edf58dc116889.jpg

巴洛克建筑:上海天主堂
上海天主堂(也叫圣约瑟堂),有说是巴洛克建筑,也有说是古罗马建筑。因为它室内是看上去包容平和的圆穹顶,而古罗马和巴洛克建筑都有圆穹顶,这也是大家各执说辞的原因吧。
该教堂以古罗马耶稣教堂为蓝本。张振华神父告诉记者,教堂从空中俯瞰是个十字。教堂正面门上塑有伯多禄和小德兰两人的像,他们是基督十二门徒中的人物。
在主堂旁边,原有两座圆塔状钟楼。现在只余一座。每逢圣诞,教堂都会敲钟声庆贺。张神父带着记者拾级爬上钟楼。钟为绿铜所铸,上有基督受难图。形制西式,并非网上所传的中式琉璃钟。钟绳很难拉动,记者与神父合力,钟声才响起,声音清越。
另一座钟楼,1944年美机在汉轰炸日军时误炸。记者看到,钟楼基座还依稀可辨。现在上面种了一棵棕榈树,支着晾衣绳,摆着不少瓶瓶罐罐。里面盛放着修士修女们自酿的葡萄酒。焦灼的战火,已被平和的家园气息取代。
网上盛传的中式照壁,记者也没看到。张神父说,他来这里十余年,也未听说过。但也许之前有过,因为上海天主堂主要针对中国受众,有中西合璧的设计也属正常。
这里是意大利人在汉口建立的首座天主堂。1866年,意大利籍传教士明位笃主教购买英国工部局5080平方米沼泽地,逐年填高,由意籍教士余作宾设计,1876年建成,共耗费12万法郎。最盛时可容4千人做弥撒;1938年1月18日,该堂举行“追悼阵亡将士殉难平民祈祷世界和平”弥撒大典。蒋介石、汪精卫等派员出席,朱德和彭德怀分别赠送“成仁取义气”“虽死犹生”锦旗;文革时,这里成为武汉杂技团练功房,1979年底收回,1980年4月重新开放。
现在堂里,还有两个烛台和一尊基督铜像是古迹。张神父说,这是上海堂老主教董光清想法在文革时保留下来的。至于想的什么法子,至今不知道。烛台原是印度红木,2005年整修时,将它漆成金色。
837408832e6b88eba47509db8d8841d4.jpg
哥特式建筑:法租界天主堂
有人说,哥特式建筑是人们想念森林而建,但也有人认为哥特式建筑的生成有现实目的,它节省空间,又让人产生精神上的超拔感。车站路25号,法租界天主堂,就是一座哥特式建筑。
灰色,尖顶,看上去像一个令人猜不透秘密的城堡。但一旦步入,会非常震撼。木色立柱切割出诸多线条。蓝色的墙壁,缀满白色的星尘;圆形的玫瑰窗,透射着窗外的光线,看上去非常华美。
该堂建于1910年,最多只能容纳百人。最初是专供法国侨民使用的“贵族堂”。文革时上锁。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武汉教堂产权大都归还,这里仍闲置。直到1996年,由设计师袁俊改建,成为神曲酒吧。
在武汉的“酒吧史”上,“神曲”是难以忘却的名字。当时武汉咖啡馆还不多,网友回忆当年神曲“头顶壁画清晰可见,桌前摇曳暗淡烛光,MOON RIVER的歌声缓缓从歌者嗓中滑出,融入静静流淌的琴声中”。曲散人尽在14年之后,2010年,神曲关停。
2014年8月,法租界天主堂重新开放,被称作是“跨越半个多世纪后的回归”。
李邦梦神父称,当年建造教堂,玻璃窗花都从欧洲进口。这次修复因资金有限,没这么做。不过,神曲当时出于商业考虑,将墙壁涂成金色和蓝色相间。这次修复时全部复原为蓝色。
——转自凤凰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 19:25:45 来自手机 | 看全部
楼主跟武汉有什么关联?


来自: 华人街iPhone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09:58:26 | 看全部
没有,只是去游玩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 11:01:52 | 看全部
现在去武汉玩好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1:02:42 | 看全部
现在是火炉期吧热的很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 11:07:45 来自手机 | 看全部
武汉的飘过~

4月份的时候回了武汉…遍地的车,遍地的人,到处在修路,一条轻轨线修的最失败,虽然方便快捷,但搞的抬头连天空都看不到。现在的武汉好压抑…不知道都修建好后会不会好点……


来自: 华人街iPhone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电话:389-2345588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2, 2024-6-10 07:08 , Processed in 0.062069 second(s), Total 11, Slave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