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819|回复: 3

[子女教育] 妈妈胆小不会遗传,会“传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导读:幼儿的心灵是一个令成人迷惑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很普通的事物或现象,孩子却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害怕。但是绝大多数孩子能够很快地摆脱恐惧并长大成人,这真是一个奇迹--这是幼儿拥有理性、潜力和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能力的明证。


972533_9_22_600-01199680.jpg


     胆小害怕对孩子有保护作用
  胆小害怕说明幼儿对新事物的体验比较敏感,观察得比较细腻,这些虽然妨碍了他接纳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速度。可是,胆小和害怕能够使孩子采取更安全、更慎重和更有益的方式协调他与外界之间的关系。

       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害怕
  胆小害怕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情绪体验。研究发现,正常儿童中,90%以上的幼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岁的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43%的6-12岁儿童有七种以上的害怕。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害怕对象
     0-6个月:高分贝的噪音,突然而来的声响,身体陡然失去支撑;
  6个月-1岁: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环境,浴盆和浴缸排水;
       1-2岁: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伤、排便;
  2-5岁:害怕黑暗、孤独,想像中的怪兽、强盗、医生等。
  检验孩子是否正常
  惧怕与儿童身体发育的状况和应对能力有关,会随着儿童体力,智力和经验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和变换。一般来说,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害怕和恐惧,为时短暂,一种惧怕很少持续一年以上,多数在三个月内消失,很少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
  孩子的害怕属于正常还是病态,可以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测定
  1、孩子的胆怯不安是否只是针对某个事物或现象,与这个事物或现象相关的其他因素不会引起他的恐惧?
  2、离开了受惊物或现象后,孩子的惧怕反应是否随之消失?
  3、在看图片、电视或一般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看到或听到他所惧怕的事物或现象,他是否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4、经历了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响?
  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都是“是”,说明孩子属于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胆小害怕;否则,说明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尤其是孩子害怕到了如下程度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惧怕的持续时间 超过三四个星期,以致于丧失某种能力,伴随明显的症状:心律过速,头晕眼花,恶心和失禁等,这需要到医院就诊。




20081223_660348afa87890b812a7Ji4t2vVFyspJ.jpg



  妈妈胆小不会遗传,会“传染”
  经验表明,女性比男性的胆子小,研究也发现,女孩子比男孩子有更多的害怕。可并非天生如此。
  前苏联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借助于皮肤电反应来客观地测量紧张情绪下的男性和女性差异,结果发现,男女在测定数据上的差异并不大,而在情绪表象上的差异很大,女性显得比男性更紧张、更害怕,更忧虑。
  显然,这种表象与数据之间的分化是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相信女性是胆怯的,也允许女性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情绪真相,她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表现自己的情绪,成为女性特有的行为倾向。男性则相反,我们的文化不鼓励甚至否定男性表露自己的情感,理想的男性是不被情绪控制的,富有理性的人,从小到大,男性都受到这种社会教化,即男子汉大丈夫不为情所动,男儿有泪不轻弹。
  这就说明了,妈妈胆小是被鼓励的,甚至是被爸爸欣赏的,妈妈毫无顾虑地表现出胆小的样子,经由孩子们的面容、学习和模仿,成为他们行为倾向的一部分,尤其是女孩子们,她们就更乐于同化妈妈的性别特征了。
  用渐隐法消除孩子的惧怕
  美国心理学家琼斯用行为学原理成功地消除了一个孩子的惧怕。小彼得年仅两岁,特别害怕兔子、白鼠等,甚至连皮毛和棉绒也怕得要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已经不得而知,但是这不重要,用行为学原理中的渐隐技术可以根治他胆小甚至不如鼠的毛病。
  琼斯的做法并不复杂,就是当彼得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得高兴的时候(这一点是关键),她给孩子看一只兔子,她天天坚持这样做,先是远距离地,后来兔子的距离与孩子一天比一天近。
  开始时,彼得对兔子仍然怕得很,但随着这一过程的进行,他的恐怖开始减弱。渐渐地,他能够容忍兔子与自己靠近,到了第四十五次,他已经可以将抱到自己的怀里抚摸它,并让这个可爱的小动物轻轻地咬自己的手指头。
  渐隐法对祛除孩子的紧张、恐惧和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有特殊功效。有的孩子怕在公共场合说话、怕黑、怕独处,怕坐飞机和电梯,怕某种响声、怕某种小动物等,都可以用渐隐法帮助孩子慢慢消除。
  有效使用渐隐法的要点如下:
  1、正确选择目标刺激和目标行为
  行为心理学所说的刺激就是我们在普通语言环境中理解的行为所发生的外在环境、条件或者前提。本案例中的目标行为是与兔子共处,目标刺激是不断拉近彼得与兔子的距离。
  2、选择合适的起始刺激
  在渐隐程序中,选择一个能保证引起目标行为的起始成绩是非常重要的。琼斯为小彼得选择的起始刺激是他能够忍受兔子出现的最远距离。
  3、安排目标刺激的渐变程序
  如果在开始训练时,孩子能被起始刺激多次促进出正确的行为,就可以确立下一步的目标刺激,目标刺激的渐变程序需要细心、耐心和慧心,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确定渐隐速度。如果孩子开始出错了,可能是渐隐速度太快或者渐隐步子太大,这时必须要把目标刺激再细化到孩子能接受的程度。当然,渐隐速度和步子也不能太慢、太小,孩子有可能对低标准的刺激目标产生依赖,从而在原有水平上停止不前。



113008045_352985469.jpg


        其他教育策略
  1、把关注点放在事件发生的情境上,而不是责怪孩子的害羞行为,请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来,帮助他扫除心理上的障碍。
  2、对害羞的孩子要特别有耐心,尽可能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克服胆怯,不要急着让孩子采取行动克服胆怯。在你希望他有明显改善之前,先给他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修整时间吧。
  3、小心观察,表扬点滴进步,它促进孩子把自己不经意的行为变成稳定的行为。
  4、树立良好的榜样。检查一下自己的言行,看看是否粗心大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现过焦虑、恐惧,这些消极感受都可能传染给孩子。
  5、参加像亲子学校这样的集体活动,见多识广的孩子才会勇敢。
  下列行为不宜,亮出“红灯”
  1、常常吓唬。如“别哭,老虎来了。”“再闹,警察抓人。”“不要乱跑,外面有人抓小孩拿去卖。”
  2、过度保护。因为你的保护不能帮助他摆脱所有的恐惧。
  3、心情急切,强行让孩子面对新事物、新环境,因为幼儿这时在观察、在审视。
  4、过份关注,因为这样不仅鼓励了孩子的胆小,还有使他更加害怕的危险。
  5、生气嘲笑,害怕已经产生而孩子不敢释放,压抑则会使情感得到更大的伤害。

评分

参与人数 2铜币 +2 收起 理由
小小的 + 1 感谢分享
开心猪 + 1 过份关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16: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也顶顶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2 收起 理由
叶敲秋意 + 2 小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17: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2 收起 理由
叶敲秋意 + 2 十分喜欢你回帖的习惯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17: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开心猪 的帖子

看看小猪,可见有点胆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电话:389-2345588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2, 2024-6-14 01:10 , Processed in 0.079763 second(s), Total 9, Slave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