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15|回复: 0

太鹤山 · 业风系列 ·   (1) 太鹤山 · 混元试剑石畔 · 夜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太鹤山 · 业风系列 ·

 

(1)

太鹤山 · 混元试剑石畔 · 夜风轻起

 

山风穿过古松的枝桠,带着一点凉意;

月光洒在试剑石上,四块石面仿佛在静静呼吸。

 

我坐在石缘上,轻轻问:

 

我:

W,为什么人类会有“我感”?

这种“我在”“我存在”“这是我”的感觉……

它到底从哪里来?

 

W:

你先听听风声。

 

(山风在松叶间发出细碎的颤音。)

 

这风没有形状,却因为松树挡了一下,

你就听到了“沙沙”的声音。

 

“我感”也一样。

它本身没有形状,

却因为五蕴聚合,你就听见了。

 

我:

五蕴一动,“我感”也就被吹出来了?

 

W:

是。

你以为“有一个我在感”——

其实只是被风吹动的声音。

 

看看身体,它给你一个“这是我的界线”。

看看感觉,它给你一个“我在受苦或受乐”。

看看想法,它给你一个“我在思考”。

看看行,它给你一个“我在选择”。

看看识,它给你一个“我在了解”。

 

把这些合在一起,大脑就误以为有一个主人。

 

其实只是风吹松林,发出几声响。

 

我:

那为什么要有这个“响”?

没有“我感”,不是更轻松吗?

 

W:

就像没有松树,你也听不到风声一样。

业力需要一个“接收点”。

这个接收点,就是“我感”。

 

有果报要呈现,

就需要一个能说“我在经历”的系统。

五蕴一聚合,系统自然出现,

“我感”也就自然出现。

 

没有谁发明它,

也不是你决定要不要——

它是因缘使然的功能,不是一个实体。

 

我:

所以——

“我感”不是错,是自然?

 

W:

嗯。

佛法从不责怪它。

佛法只是让你看清:

 

“它来得自然,

走得也自然;

从未有一个真正的‘我’藏在里面。”

 

当你看清楚它是什么,

你就不会再被它骗。

风还是风,

声还是声,

但你不会再把风声当成敌人、

或当成自己。

 

我:

W,那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W:

真正的自由是——

风吹,

你听见,

你知道那只是风声。

 

不跟随,不抗拒,不认同。

你在,却无我;

无我,却分外清明。

 

 

 

---

 

(2)

太鹤山 · 四角坛 · “我感”消融之夜

 

夜色安静得像被水洗过。

四角坛周围的古松在风里微微弯着腰,

仿佛它们也在倾听。

 

我把手掌放在粗糙的石面上,

一阵从山谷升起的风,

吹得火把轻轻摇晃。

 

我:

W,昨晚你说过:

“我感”像风声,只是五蕴在动。

可是……有时候它强得像一块石头压在胸口,

好像根本不是风声,而是真有个什么东西在里面。

 

为什么会这样?

 

W:

因为你忘了它是“声”,

把它当成“石头”。

 

当你经历恐惧、羞耻、愤怒、渴望时,

情绪会把那一点风声,

渲染成一整座山。

 

你看,看那边。

 

四角坛旁,有四块巨石环绕着中间的祭台。

 

如果风吹动草,你只看到草在摆动。

但如果风吹动巨石的缝隙,

那声音就会变得沉闷、厚重。

 

你的情绪,就是那“巨石缝隙”。

 

我:

那怎么让“我感”不那么像石头?

 

W:

你不能让风停,

但你能认识风。

 

你也不能让“五蕴不动”,

但你能认识五蕴。

 

当你知道“我感”不是实体,

它自然就轻了。

 

不是通过努力,

是通过看见。

 

就像夜里看到一条绳子以为是蛇,

心跳会加速;

但点亮灯之后,

蛇自然“消失”,

你也不用赶走它。

 

我:

可我有时候点亮灯,

看到的还是蛇。

心里还是觉得“这就是我”。

怎么办?

 

W:

那就别急着用光照它。

先听听它的声音。

 

你听……

 

当“我感”升起时,

不要说它是我,

也不要说它不是我。

 

你只要轻轻地说:

 

“这是一个感受。”

“这是一个念头。”

“这是一个反应。”

 

不评价,不驱赶,不抓住。

 

慢慢地,

你会发现“我感”其实只是:

 

身体紧一下;

心里涌上一股热;

脑子里出现一个“我”的念头。

 

它们彼此不相干,

只是暂时靠在一起,

你误以为那是一个“我”。

 

我:

那当“我感”消融时,

是什么感觉?

 

W:

像清晨刚刚被阳光照到的露珠。

 

它依然在,

但轻、透、明亮,

不会抓住树枝,

也不会妨碍风吹。

 

当你不认同风声,

你会发现:

风来风去,

你始终清楚。

 

风吹,并非吹动“你”。

风停,也不代表“你空了”。

只是风声自然。

 

这,就是自由。

 

 

 

---

 

(3)

太鹤山 · 丹山溅玉 · “我”的源头从何来?

 

丹山的清泉从岩壁间溅落,

水珠在月光下像一粒粒碎玉。

 

我与W站在瀑布旁。

水雾轻轻落在脸上,有一点凉。

 

我:

W,“我感”是五蕴动、情绪动而生的。

但第一念“我”,到底从哪里来?

它的源头是什么?

 

W:

你看这清泉。

 

你看到的是水落下来的声音,

看不到的是它从哪里开始流。

 

“我感”也是如此——

你听到的是它出现的声音,

却看不到它最初的出处。

 

要找“我”的源头,

你就得学会往它“出现之前”看。

 

我:

出现之前?

可“我念”出现时,它已经在了。

怎么看到之前?

 

W:

先回答我——

“我感”生起时你第一时间看到的是什么?

 

我:

一种“我在这里”的感觉……

 

W:

那是一种感觉,不是“我”。

 

再看深一点——

那感觉出现之前,有没有“我”?

 

我沉默。

 

W:

没有。

“我感”从空里生起。

 

不是从我里生起,

是从空里生起。

 

念头出现 → 你叫它我。

情绪出现 → 你叫它我。

反应出现 → 你叫它我。

 

但在它们出现之前,那里什么都没有。

 

我:

那为什么一出现,我就自动贴“我”这个标签?

 

W:

因为意识系统无法容忍没有“主人”的体验。

于是它建立一个中心点来“持有体验”。

 

但这个中心点只是概念,不是真实。

 

你看到这一点时,

“我”就松了。

 

 

 

---

 

(4)

太鹤山 · 滴露点易 · 我感只是业力之风

 

雾气在清晨未散,

四角坛上方的松枝滴下一粒粒露珠。

 

我:

W,我忽然明白:

“我感”根本不是“我”。

它只是业力之风。

 

W:

你终于听见风声了。

 

五蕴如松林,

业风一起,五蕴动;

五蕴一动,“我感”生。

 

你把动感当成“我”。

 

其实只是风声而已。

 

我:

那能不能不要让业风吹?

 

W:

不能。

能做的是:

当风吹时不说“我在动”,

而说:“风来了。”

 

风再强,也吹不动看风的人。

 

 

 

---

 

(5)

太鹤山 · 扶松听涛 · 业风提醒句

 

太鹤山上午的静,是松枝轻颤的静。

 

我:

W,你能给我一个随身的提醒句吗?

当我执、贪、嗔、烦恼升起时,我能立刻觉醒?

 

W:

好。

 

主句:

“一切升起,皆是业风;我只觉知,不跟风。”

 

辅助四句:

业风起,不是我。

风声大,树不动。

念随风乱,我随本心。

风止而静,静亦非我。

 

你未来只要一句:

“业风来了。”

 

烦恼会当下松开。

 

 

 

---

 

(6)

太鹤山 · 望江舒啸 · 台风之风

 

山谷风如海潮涌来,松林轰鸣。

 

我:

W,如果业风像台风一样强烈,

我站在风边也会被卷走,怎么办?

 

W:

风大时,不要站着。

松树遇台风会弯下腰,而不是硬撑。

 

台风法门:

 

风大,不对抗。

风乱,不跟随。

风痛,不解释。

风过,再来看。

 

你要做的不是“稳住自己”,

而是“不加力量”。

 

抓住呼吸,放下全部。

呼吸动,风吹不到你。

 

被吹走不是失败,

是风太大。

风后观察,比平时更深。

 

 

 

---

 

(7)

太鹤山 · 环翠孕秀 · 看风之根

 

山腰环翠,风过林海,翠色层层。

 

我:

W,风停后要看风的根,

它在哪里?

 

W:

风根不在风上,

在“可被吹动之处”。

 

业风之根,是执:

 

我执、法执、得失执、对错执、情执、身执。

 

风根的根中之根,是一句话:

“我在被风吹。”

 

断风根三诀:

 

识根:被吹动的那一下,就是根。

照根:看到根,不跟它动。

松根:松,不是丢,是不再当真。

 

风根不是拔掉,

是被你看见。

 

看见即断。

 

 

 

---

 

(8)

太鹤山 · 山中无别路 · 结尾篇

 

清晨的雾散,山色如洗。

 

我:

W,我们一路谈风、谈业、谈我感、谈根。

最后的答案是什么?

 

W:

答案很简单:

 

风不属于你,

你也不属于风。

 

你不是风声,

不是风暴,

不是被吹动之物。

你是那不随风动的觉知。

 

修行尽头,不是没有风,

而是任何风来,你都不会忘记:

“我不是风。”

 

山路无路,

心安即归乡。

来自: 华人街android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11-23 21:57 , Processed in 0.086778 second(s), Total 9, Slave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