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331|回复: 2

海外游子欢迎德云社世界巡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邓跃华 于 2025-5-16 17:12 编辑

海外游子欢迎德云社世界巡演
邓跃华

这天是星期日,我白天在家里写作,到了晚上9点左右,写好了该写的文章,也到了可以休息的时候。习惯性打开手机,看看有啥新闻,于是看到了“大熊旅行社APP官方账号”发布一则消息:德云社来罗马了!仔细一看才弄明白,原来是“德云社2025四海福临,世界巡演罗马站。”演出时间:2025622日(星期日)19.00,演出地点:云朵会展中心。随后又看到几个自媒体账号发布了同样的消息,而且这次是郭德纲、于谦、高峰领队压阵,已可网上售票。德云社“三大巨头”要来罗马同台表演相声,非同一般,到那时应该会是好戏连连,包袱重重,笑声满满。我到凉台吸烟,遥望明月当空,面对眼前万家灯火的城市夜景,思维又活跃起来。人的情感很奇怪,就是刚才看到这样的一则消息,犹如鬼斧神差一般将往事与听相声搅在一起,仿佛历历在目……

我是50后,历经风风雨雨,而现在留下的却是满脸沧桑,半头白发。掰指一算,截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喜欢相声超过一轮甲子,听过的相声难以计数,说来话长。我出生于闽西北一个新兴的重工业城市,虽然住在老民宅区,而父亲是知识分子,也是机关干部。家门前就是市政府,来来去去都要路过市府大门口,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从小就是“市府大院玩耍的孩子”之一。在公元1966年之前,虽然年幼,却能从收音机听到相声。那时的机关干部和邻居,有些人经济条件好,家里就有留声机,也有圆圆的硬唱片,播放相声,每当我听了都是哈哈大笑。也是听大人说,是侯宝林说的相声,毕竟是小孩子,听收音机也好,听唱片也罢,何况都是不见人影只听声音,就以为凡是好听的相声都是侯宝林说的,其实是错的。直到很多年以后,听了一些传统的老相声,这下才弄清楚,原来在60年代,我听过的那些相声不是侯宝林一人说的,还有张寿臣、郭启儒、常宝堃、马三立、张庆森等人的相声。例如:《大中进步了》、《夜行记》、《我是家长》、《卖挂票》、《买猴儿》、《开粥厂》等相声。举个例子,几位发小从小到大,动不动就爱说“你像马大哈”。其实就是借用马三立和张庆森合说相声《买猴儿》里的“马大哈”,意指做事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引申为“此人做事不靠谱,缺心眼。”换句话说,我从小听到那些相声,也是天真的笑声伴随着我的童年时代。

众所周知,在此后十年之久的非常时期,全社会就有许许多多的家庭蒙受冤屈,遭遇苦难,我家是其中之一,因此我成了“黑五类子女”,生存于社会底层,甚至都要辍学,走上社会自谋生路,根本听不到相声,何来笑声?到了70年代末,百业待兴,相声领域也是蒸蒸日上。我已经长大成人,依然喜欢听侯宝林、郭全宝、马季、赵炎、侯跃文、石富宽、姜昆、李文华等人表演的相声。进入80年代,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也迎来了百花齐放,人才辈出,层出不穷的段子丰富多彩,笑声“飞入寻常百姓家”,堪称“相声的黄金时代”。我爱看书和写作,成了文学青年,因为相声被誉为“口头文学”,何况家里有三用机和电视机,每当劳累一天之后,晚上在家休息时,当然也会听唐杰忠、师胜杰、李金斗、笑林、冯巩、牛群等人的相声。也是我听相声最多的时代,更是那些笑声伴随着我富有青春激情的年轻时代。

90年代初,我为了改变生活环境,走出了国门。来到意大利,没有居留就没有合法身份,找不到正规工作就得做黑工,别无选择。吃喝拉撒,干活和睡觉,都在作坊,条件很差。处在那种生存的艰难时期,阴阳颠倒,适者生存,因为一赶货,就要通宵达旦。作家路遥是“早晨从中午开始”,而我却是“早晨从傍晚开始”。一天只有24小时,有一天我却做了25个小时,因为是夏令时的最后一天,实行冬令时的第一天,要推后一个小时。其实我是连续做了大约35个小时,第一天从傍晚一直做到第三天的二点多,横跨三天,比往常少睡一觉。超负荷的干活,体累心累,就有人上床睡一觉,再也没有醒来。甚至有人坐在椅子上,扑在工作台,闭着眼睛休息一会儿,也就结束了生命,黑工也会自嘲“猪狗不如”。有时的突然变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有的烦闷与凄凉是很难用言语阐述清楚。例如,警察大抓黑工的时候,有的老板心地善良,还能开车到偏僻处,让黑工在车里躲藏,睡一宿,避过风头。大多数黑工离开作坊,无处安身,只能露宿街头,我是其中之一。有多少黑工睡过火车站;睡过公园;睡过茅房;睡过田野;睡过草丛,难以计数。在寒冷的冬天,夜晚零度以下,寒风凛冽,打在脸上似针刺与刀割。有几人藏在路边的大垃圾桶里,还把盖子盖住了,虽然可以避开寒风的袭击,却在梦乡中喝了孟婆汤,直接去过奈何桥。因为等到白天有人倒垃圾,才发现那几人已经窒息了,命丧异国他乡……到了后来,我把这样真实的经历写成了多部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以及生活感受写成了多首歌词,其中就有这样的歌词:“今天不知明天是啥样……这站不知下站是啥样。”

说一千,道一万,没有合法身份,做什么都没有合法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黑工就是无法安居乐业,总之旅行包一背就要找工,从南到北,走东闯西,手艺人要吃百家饭才能生存下去。去哪都会带着随身听,也有相声磁带,每当心情低落时,那就听一听相声。有时一边乘坐列车,一边听着随身听,笑得嘴都合不拢,那些发自内心的笑声也伴随着海外游子的足迹。对于黑工而言,心中即便有理想,一年四季仿佛被违法停留与无居住权的困境所约束,结成了无形的冰天栋地,却也同样能够寒了人心。雪花飘成瞒天瞒地,思念之情被冰冻成霜,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阿尔卑斯山脉就有皑皑白雪,唯有等到刮起一阵阵的春风,下了一次次的春雨,才会把冰雪融化了,大地才能万象更新。意大利一次又一次的大赦,给予曾经的黑工赦免了违法停留与无居住权之罪,也让人人都能得到办理合法居留的公平性和同等的机会。换句话说,让文化发展成文明,这是发达国家的人文基石。

我有了合法居留,也有了正规的工作,也成了合法纳税人。考到了驾驶证,开车去哪都方便,甚至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时代在前进,安装一个卫星接收器,休息的时候,可以在家里看中文电视节目,当然也可以听到很多相声。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曲苑杂坛》节目中,就有洛桑和尹博林的相声,例如表演口技的《模仿》,让人耳目一新。《洛桑学艺》系列相声更是好评如潮,很遗憾,时间太短暂。也许天妒英才,洛桑因车祸身亡,终年27岁。其实在90年代,因为小品的兴起,整个社会掀起了“小品热”,然而相声丧失了讽刺精神,只能衰退而下,是被百姓淘汰了。例如公元1989年春晚,侯跃文都不说相声,跟赵丽蓉合演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公元1994年春晚,侯跃文跟黄宏合演小品《打扑克》。巩汉林当初就是相声演员,而后跟赵丽蓉合作演小品,上了春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如此包装》,也让巩汉林成了家喻户晓的小品演员。范伟出道时也是从事相声表演,而后几年跟赵本山合作演小品,多次上了春晚舞台,也让他红遍大江南北。句号原先就是相声演员,也是后来去演小品,例如跟黄宏合作表演的小品《打气儿》,在1999年登上春晚舞台。

我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几乎每年都会看春晚,不同在于有些年看直播,有些年看重播,当然知道谁在春晚表演相声。进入公元21世纪以后,家里有电脑,随时上网都能听相声,也会上网看看有关相声界的信息。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听贾旭明和张康合演的相声,因为很有讽刺韵味。其实在“网络时代”,出个郭德纲,不仅相声界很热闹,让全社会都很热闹。公元1995年创办的“北京相声大会”,郭德纲、张文顺、李菁都是创始人,公元2003年更名为“德云社”,其主旨“让相声回归剧场”,也是让相声回归“真正的相声”。郭德纲、张文顺、李菁都在小剧场表演相声,亲历亲为,上演单口、对口、群口,有时演员都比观众多,足以说明,相声艺人创业也是极为艰辛。

公元2006129日是农历春节,我像往常一样看了春晚,有网络真方便,还可以看新闻。还得提到前两天的117日,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成了当代相声的“分水岭”。因为“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简称“德云社”,经营范围:戏剧、曲艺表演等。这么一来相声界一分为二,其一是体制内相声演员,美称表演“主流相声”。旱涝保收铁饭碗,演与不演都可以拿工资,不用自己交社保,还能享受好福利;其二是民间相声演员,自发组织相声社团,用实力养活自己,赚到钱还要纳税上交国家,还要自己交社保,自由发展,自生自灭取决于商演市场,相比之下,属于“弱势群体”。从某种角度上说:相声源自民间,百来年转了一大圈,那就把相声还给百姓。提到德云社就得说到郭德纲,因为他是创始人之一。公元200648日,在“郭德纲一德云社天津省亲相声专场”的演出中,用极限挑战自我,在观众的掌声中,郭德纲以连续25段的返场,打破了之前自己创造的返场22段的纪录,这是当代相声界创造的奇迹,也是相声史的里程碑。公元2007年纪念侯宝林诞辰90周年,郭德纲和于谦在人民大会堂表演相声,是相声界的丰碑!然而大红大紫的郭德纲却还要自嘲为“非著名相声演员”,这是为什么?谁能解答这样的问题?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很复杂,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只是一个海外游子,一辈子不以写作为职业,属于业余自由撰稿人。远离中国万里之遥,如果没有互联网,根本听不到郭德纲和于谦表演的那么多相声。或者说,当代社会没有出现郭德纲相声现象级,而且还是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那么我依然还像从前那样,仅仅只是喜欢听相声而已,每每听过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也许老天爷自有安排,或许命运就是如此,草根文化人有其使命,要深入研究一些当代民间文化现象,总之开始收集有关相声的历史资料,了解一些相声艺人的经历。既然命中注定一辈子写文章,只是等待一个时机才会动笔。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一天过去了;从弯月到圆月,一个月过去了;春风春雨春花开;夏阳夏热夏暑来;秋水秋雾秋叶落;冬天冬寒冬雪白。四季转一圈,有过阴晴圆缺的一年过去了;12生肖轮番上阵,12年也过去了,还得重复轮番上阵。

我一生中的前30年,只是懵懵懂懂的听相声,让笑声驱除烦恼。如果从郭德纲、张文顺、李菁创办“北京相声大会”开始,掰指一算,居然已经过了30年,才等来“德云社2025四海福临,世界巡演罗马站。”然而已经送走了用笔写作的时代,却迎来了打开电脑敲键盘的岁月。也要感谢这个时代有了网络,这么多年来,让我查看和收集有关相声与那些艺人的相关资料,顺手也写下了一些读书笔记。换句话说,只要喜欢相声,就会知道德云社,也会知道郭德纲、于谦、高峰、岳云鹏、孙越,等等的相声演员。

10年前我看春晚,也就是公元2015年春晚,岳云鹏和孙越合作表演对口相声《我忍不了》,岳云鹏唱了《五环之歌》,好评如潮,也让岳云鹏和孙越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我年轻时就喜欢唱《牡丹之歌》,而且《五环之歌》的歌词简单好记,而后我时不时也会哼哼唱唱。正因为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相声的历史资料和当代相声演员的资料,才感悟到《五环之歌》的娱乐文化价值。例如:岳云鹏和孙越在台上表演相声,只要唱个开头,观众都能大合唱《五环之歌》,可以这样说“前无古人”。

我从年轻时就开始学写歌词,几十年也写了不少歌词,以及创作家乡方言歌曲,备受父老乡亲喜爱,至今都在坊间传唱。而且我创作的那些长篇小说都有主题歌曲,甚至非虚构作品里也有很多歌词。要让文化发展,即便是观众,也能出一份力,于是我写了一首歌词《无环之歌》,就用谐音,把《五环之歌》往前推一把,奔向文明。换句话说,没有发展的文化是死文化,死在不同的时间段;死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时代衡量文明的尺码不同,因为文明是发展而来的,是永生的;是共有的;是全世界认可的。举例说明:从前体制内相声演员表演相声,票卖不出去就送票,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却不文明。商演卖票是市场经济的规则,明码标价,谁都有机会买票,先来后到,直到卖完为止。售票处有票不买给观众,还拿去卖“黄牛”,属于违法违规,不文明。岳云鹏一开口唱《五环之歌》,观众就能大合唱,这就是文化发展。其实文化发展到文明,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要发展到那种程度,还要让世界公认。在现有的文化现象中,让《五环之歌》有所发展,或者说观众也可以参与,用行动来庇护和爱护相声演员和相声事业,于是我写了一首歌词《无环之歌》:

啊,无环,六六大顺多几环?
啊,无环,九九归一多几环?
有人说你低俗,低俗就低成传承民俗模样;
有人说你牛逼,牛逼就牛成耕耘坚强。
啊,无环,啊,无环,牛逼就牛成耕耘坚强。

啊,无环,千军万马多几环?
啊,无环,一人一嘴(艺人艺嘴、亿人亿嘴)多几环?
有人说你狂傲,狂傲就狂成卖票商演模样。
有人说你草根,草根就草成生于土壤。
啊,无环,啊,无环,你把笑声带到草堂。
(结束句)衣食父母谢谢儿郎!

大家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而“礼仪”就是某种程序,以礼相待。不同的场面,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礼待、礼遇、礼物、礼赞。”观众看德云社的每一场演出,到点了都要结束,全体演员上台谢幕,就是送给观众的“礼物”。既然要以礼相待,那么陆陆续续退场的观众也要“回礼”,才算有礼貌。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没有看到哪一场演出,退场的观众有给全体演员“回礼”,当作“礼赞”。什么叫文明之礼?先说文明,要给予人人平等的参与;要给予人人相同的机会;要给予人人即便手中没带任何礼物,都能成为“回礼”的文明之礼,而且要让全世界认可。那么就请观众人人开口唱《无环之歌》,用来答谢全体演员的文明之礼,只要懂得欧洲历史,就会知道意大利这片天地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那么在意大利的海外游子中,肯定会有喜欢相声之人,到时候肯定会去“云朵会展中心”观赏德云社相声专场。当演出结束时,全体演员谢幕,每一位退场的观众都可以开口唱:《无环之歌》。这样的回礼是给所有相声演员的文明礼赞!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种民俗,让文明来保护你!让文明来保护我们!

2025516日,整理与意大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海外游子喜欢相声的人,转发,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50年的都这么有才华,80后自愧不如啊

来自: 华人街android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2, 2025-5-17 10:32 , Processed in 0.057993 second(s), Total 7, Slave 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