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分类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摄影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分类。不像文学那样,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剧本,比较清晰。也不像国画那样,分写意、工笔(按画法),山水、花鸟、人物(按题材)。现在的摄影分类实际上是为了摄影比赛评照片时方便,并不严谨。比如有的分记录类、艺术类、商业类。这里就有了问题,“记录”的你说都不艺术,“艺术”的你说没有“记录”?摄影从本质上讲都是记录。
也有的按题材分类。如河南省第16届摄影展的征稿公告就分了三类。咱们为了说起来方便,按这种分类方法举一些例子。
A类:社会生活类。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土习俗、社会风貌、建设成就等。
B类:自然风光类。有自然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
C类:其他类。包括人像、时装、广告、静物、建筑等。
时装、广告属于商业摄影。不说了。
用的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有些题材我没有拍过,归类也可能不是那么准确。
摄影的分类一直存在着争论,也不断地在探讨。最近有人提出了人文摄影的概念。作者说:“人文摄影就是关于人的摄影,是用摄影手段‘向人解说人’。是生活着的人、人性、人的历史、人所感知到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写照。它是用看得见的影像,传达看不见的思想。今天,人文已是个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人文地理、人文奥运等,已成为时尚,现在启用人文摄影的概念,恰是时机。”我比较喜欢拍人文的照片,喜欢“人文摄影”的概念。
四、摄影的秘诀
摄影没有什么秘诀,没有什么捷径。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就是多拍、多走、多看、多想。多拍就得多走,照片都是走出来的,跑出来的,怕走路拍不出照片。多看就是注意观察。多想就是勤于思考。下面着重说三点。
1、着重说说多拍。游泳,如果把游泳的书背会了,但不下水,学不会游泳。摄影,把摄影的书背会了,不去拍,也学不会拍照片。唯有多拍,技术、技法等等问题才能慢慢地解决。现在的数码相机,理论上讲快门可以按10万次。一年按一两万次,用四五年、七八年,相机折旧的速度也赶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一年如果不按一万次以上,是把你的相机浪费了,等于把你的钱浪费了。你说我感到没有什么可拍,不要紧,随着你对摄影的理解逐步加深,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什么不是不可以用相机记录的。有的中老年朋友家里有上中小学的学生。接送学生时可以拍很多照片。看着孩子们红红的脸蛋、穿着名牌服装、背着花花绿绿的书包,像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你会觉得现在的孩子真幸福。看着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重,近年来出现了拉杆书包,你会想现在中国的中小学生是最辛苦的,你会想到中国教育制度的一些弊端。看到放学时老师、民警呵护学生过马路,家长们眼巴巴地迎接自己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你会感到世界上真真切切的亲情。这里可以拍的照片很多。你从小学一年级接送到五年级,拍五年,说不定能拍一个影展,拍一个很好的画册。
2、学习摄影等相关的知识。如果你喜欢摄影,读一些摄影报刊是不可少的。一开始,一定要多看别人的照片,不妨从模仿开始。到一定时候,就不要停留在模仿阶段。一份摄影报刊一二百块钱,我想你不会不舍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看电视新闻,看电视剧,也可以学摄影,学它的构图,学他的用光。因为电视的摄影和相机的摄影基本是一样的,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同的。
3、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你会说,我要多休息,少操那份心。不对,脑子用不坏,不用脑子反而会出问题。你具备的各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提高你的观察力、判断力。图43拍的是2008年元宵节东方红文艺汇演的一个场面。演员是武陟县大司马村二股弦农民剧团的演员。大司马村是我国最大的原始部落群居地。二股弦因其完全是土生土长的方言小调被河南省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原生态的戏曲音乐,是研究中国音乐史、戏曲史的活化石。如果你了解这些情况,你就会觉得拍下了一个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照片。不然,就是一张一般的群众文化活动照片。文学上讲功夫在诗外。拍照片讲功夫在画外。
我讲的这些,说起来容易,我自己同样要继续努力。刚接触摄影的朋友,先拍起来。什么构图、用光等等问题,都会在摸索中逐步弄明白。